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JB/T5926-2005.docVIP

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JB/T5926-2005.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 JB/T5926-200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技术要求和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届(铜、铝、钛及具合金)等材质的铸件、锻件、焊接件、模具、机械加工件的振动时效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5925.2 机械式振动时效装置 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JB/T5925.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激振点excitative position 振动时效时,激振器在工件上的夹持点。 3.2 振型excited mode 工件共振时,当某一点位移达到最大值的瞬间:工件各点的位移形成的线或面。 3.3 节点mode node 时效时工件受周期性交变载荷的作用产生谐振,振幅最小处,称为节点。节点连成的线即节线。 3.4 主振频率main excitative frequency 在激振装置的频率范围内,引起工件谐振响应的频率中,能有效降低残余应力的频率叫主振频率;其余叫附振频率。 4 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 4.1 振前分析 4.1.1 4.1.2 工件 4.2振前准备 4. 4.2-2特殊工件的支撑以振动阻力小日平稳为准。 4.2.3激振器应固定装在工件刚性较大且振幅较大处 4-2-4拾振器应固定装在远离激振器且在振幅较大处 4,3试振工件 4.3.l 选择激振器偏心距,由小到大使工件在最大工作转速区间内产生共振, 4.3 4.3.3 4.4 工件的时效处理 4.41 对工件进行主振(必要时进行附振),振前扫频打印振前扫频曲线。 4.4.2 在亚共振区选择频率主振工件,该频率下工件关键部位动应力的峰值应介于该部位工作应力的 4.4 4.4 4.4.5 4.4.6 有些工件可作多点激振处理,是否调整支撑点,拾振点由用户根据工艺要求决定。4.4 当 a-t曲线出现5.1.2中a)或b)的情况后让电动机再持续旋转3min后结束时效,一般累 4.5 振动台时效 4. 4.5.2 按4 4.5 4.5.4 4.5. 4.6 悬臂时效 4. 4.6.2 按4. 4.6. 4.6.4 5 效果评定方法 5.1 参数曲线观测法 5.1.1 可根据振动时效中打印的时效曲线(a-t曲线)或振后扫频出线(a- 5.1.2 出现下列情况之 a) a-t曲线上升后变平; b) a-t曲线上升后下降然后变平; c) a-n曲线振后加速度峰值比振前升高; d)a-n曲线振后的共振频率比振前变小; e)a-n曲线振后的比振前的带宽变窄; f)a-n曲线共振峰有裂变现象发生。 5.2 工件尺寸稳定性检测法 可将振后工件与不同时效或热时效工件进行下列项目的比较:精加工后精度、长期放置精度、加动载荷后精度、切割释放变形,结果应达到工艺要求。 5.3 残余应力检测法 工件进行下列项目的比较:精加工后精度、长期放置精结果应达到工艺要求。 5.3. 5.3.2 检测点应选在工件的重点部位或有效振型的重点部位。 5.3 5. 5.3

文档评论(0)

机电行业专业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专业文档的编写,机电行业专业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