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9课 赤壁赋 学案2.docxVIP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9课 赤壁赋 学案2.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赋 预习提示这是一篇散体文赋。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时,曾屡次到赤壁游览。一次是宋神宗 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公元1082年8月12日;一次是同年十月十五日,阳历11月7日。 游览地点并不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三国周瑜赤壁在湖北嘉鱼东北;而苏东坡所游的赤 壁,实是赤鼻矶,在湖北黄冈县城外。作者一时兴会所至,借历史上的胜地来抒发内心的感 慨,写了两篇赋:?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还有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汉代是铺张扬厉、繁缗富赡的,被称为大赋。到了六朝讲求 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做律赋。唐宋时那么突破了声律的种种限制,使之自由挥洒,富有 灵活性,叫做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即是。 苏轼的?赤壁赋?是宋代文赋杰出的代表作,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 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开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 畅心情,以极为优美的笔调展现出一幅人间仙境的图画,表现一种超然物外的欢乐。然后通 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 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以“客〃的口吻慨叹英雄人物的兴亡幻灭,抒发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的 悲哀;以“主〃的口吻阐发恒久与短暂、无穷与有限皆是相对的道理,提出消除外慕、冥于 自然的解脱之道。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 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优美的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使之 成为古代散文名篇。 这篇文章有一定难度,哲理也比较深奥,建议你采用下面的学习方法: .深入了解苏轼其人,这是学习本文的关键。本文从外表看是一篇游记散文,实际上是一 篇人生哲理散文,寄寓了苏轼在人生坎坷之途上的深沉感慨。不了解苏轼的人生,不了解苏 轼的处世哲学,就不可能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寓意。 .抓住本文特点,披文以入情。本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二是语言精练优美,像意味深长的散文诗。学习时要注意这两个特点。可先分别划出写景、 抒情、议论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研读时,又可找出标志情、景、 理三者转换的语句,理出本文的感情线索。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便于对全文结构的 把握。 一节精彩的唱段,而那种疑问式的语调那么又说明客人虽然借用水与月发表议论,其实未能 从江水、月亮得出关于短暂与永恒这一哲学范畴的正确认识。关于江水,苏轼认为“逝者如 斯,而未尝往也〃,意思是江水不舍昼夜地滔滔流去,作为某一段江水,确乎从这里消失了, 而作为整个江水,那么始终长流不绝,因此可以说“未尝往也〃。关于月亮,苏轼认为“盈 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它确实在不停地变化,但它 圆了之后有缺,缺了之后又圆,这样周而复始,终究无所增减,因此可以说“卒莫消长也〃。 这里列举江水、月亮这个别事物说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下面再由个别归纳到一般的认 识原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那么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那么物与我 皆无尽也。〃就是说,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 岂但人生百年,顷刻即逝,就是向来认定的天长地久,其实也是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曾保持 常态。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那么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其实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 生命完成了一次生死也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月亮不停地圆缺,生命也就同样生生死死, 循环不止。既然生命和长江月亮一样是无穷无尽的,那么长江和月亮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 呢?自然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 了。在这里,苏轼比客高明之处是,客只知其“变〃而不 知其“不变〃,因而生“哀〃与”羡〃;苏不仅知其“变〃,而且知其“不变〃,那么何哀 何羡?] 且夫①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②非吾之所有,虽③一毫而莫取。 (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设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去拿取。 ①且夫:发语词,表示另起一层意思。②苟:假设、如果。③虽:即使。)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①造物者②之无尽藏③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 (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其为颜 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 你们共享。〃①是:这。②造物者:天地自然。③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藏,zango④ 适:这里有舒舒服服地尽情享用的意思。〕 [苏轼这一段话说明了应如何对待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表达他仕途失志之后,淡泊名 利,归隐山林的思想。因为客有“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 悲风〃的感慨,所以苏轼写道:“

文档评论(0)

177****8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