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院校非线性科学课程建设探讨(行业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行业资料”中“管理资料”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6121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职业院校非线性科学课程建设探讨 2
一、开设“非线性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一)理论意义 2
(二)实际意义 3
二、“非线性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3
(一)重视不够 3
(二)教学方法和内容滞后 4
(三)教材和实验设备匮乏 4
三、对“非线性科学”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4
(一)编写立体化教材 5
(二)开发立体化课程包 5
(三)以计算机模拟仿真为主,硬件实验为辅 6
(四)以选修课形式独立开设“非线性科学”课程 7
(五)开发建设“非线性科学”精品课程网站 7
文2:科学课程生活化教学刍论 8
一、妙用教材,化繁为简 8
二、巧设情境,注重实践 9
三、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 10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职业院校非线性科学课程建设探讨(行业资料)
文1:职业院校非线性科学课程建设探讨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职业学校‘非线性科学’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ZJC14011)
作者简介:吕恩胜,男,河南化工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路理论与应用。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非线性科学”成为研究非线性现象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继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被誉为自然科学系统的“第三次革命”,它涉及到了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体系的几乎所有领域,由它所引发的对客观世界的“有序与无序的统一”、“概率性与确定性的统一”等范畴和概念的新认识,加深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形成了新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对人类的思维方法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关系到现代科学逻辑体系的根本性问题。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职业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选择最基本、最重要的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非线性科学内化学生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设“非线性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理论意义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需要有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非线性科学教育深入到的职业教育中是趋势。[1]现行的线性科学是粗略的、简单化的模型,在没有考虑非线性因素的情况下建立的;而非线性科学是更接近实际工程、更科学的数学模型,非线性科学的研究是在线性科学基础上的发展和深入。非线性科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各个专业领域、各个工程行业,几乎广泛的应用在所有科学、工程领域。开设“非线性科学“课程,是当前培养宽知识、重品行、厚基础、强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实际意义
“非线性科学”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授该它的发展、理论和工程应用等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非线性知识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利用学到的非线性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在研究、工程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加快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的重要举措。
二、“非线性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非线性科学”的学习需要较高的理论深度和复杂的实验,由于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差,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往往是敬而远之。尽管一些职业教育研究人员做了有益的尝试,促进了职业院校“非线性科学”教学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视不够
相比本科高校的学术型教育,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注重对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教学,而对“非线性科学”等前沿课程建设的重视远远不够,课程建设发展缓慢,只有少数职业院校开设了“非线性科学”选修课,缺乏系统的课程建设,多数学校还停留在讲座和教育活动中。[2]职业院校开设的大学物理、电路等课程所涉及非线性科学的内容多,这些理论课学时一减再减,给“非线性科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结果是在教学实践中不讲或少讲与非线性科学相关的前沿技术知识。
(二)教学方法和内容滞后
教师授课基本上是数学公式推导理论过程,由于非线性现象的实验对设备精度要求较高,课堂上很难实验演示,理论知识得不到实验证实,教师也没有通过动画等其它方式演示其原理,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义。这样导致学生只认识表面的现象,对非线性现象缺少深层理解与分析,由于学生的体验不足,以至学生在解决实际非线性应用问题无能为力。在内容讲授上,有关非线性现象的介绍,特别是发现史和理论部分多,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