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师学生信息素养职前职后的融通(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金融或证券”中“金融资料”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7322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高师学生信息素养职前职后的融通 1
一、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培育职前职后融通的问题背景和意义 1
二、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职前职后融通存在的问题 2
三、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职前职后融通策略 4
文2: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 6
1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7
2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 8
3结束语 10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高师学生信息素养职前职后的融通(资料)
文1:高师学生信息素养职前职后的融通
一、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培育职前职后融通的问题背景和意义
教育部于2013年起组织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要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2014年5月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旨在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引领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科学、有效、深度融合。2014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包括幼儿园教师)的新鲜血液和重要储备力量,师范生信息素养及应用能力直接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成败,关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成效,因此研究高师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职前职后融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职前职后融通存在的问题
《标准》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四类信息化教学环境,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个方面,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对新时期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要求,力求综合立体诊断、定向干预、精准帮扶。1.师范生的技术素养不高,交互式多媒体应用能力薄弱。《课程标准》指出:“技术素养要求运用通用软件和学科软件,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制作等。”[2]技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框架的基础,是最易掌握也是最应灵活应用的能力。但师范生的技术素养并不理想,技术基础掌握和应用能力较弱,尤其在多功能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与教学融合的设计与使用上。例如,多数师范生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使用互联网、通用软件等常规的软硬件系统,但不能灵活操作常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或平台,对于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产生畏怵、抵制等负面情绪,这恰与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教学策略相违背。2.师范生应用信息技术愿望迫切,但优化教学实践能力薄弱。“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转变学习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和网络环境中,合理利用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3]。实际培养中,由于技术素养较弱、课程融合设计理论欠缺、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虽然大部分师范生认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观点,希望借助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但“在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时力不从心”,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时的理论基础薄弱、教学准备和组织时技术和经验不足,及在课后评价时的无从下手。例如,大部分师范生可以在步入教师岗位前独立完成PPT多媒体课件基本技术操作,但一旦被要求根据教案等教学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往往不知所措。3.信息技术课程缺乏系统化设计,软硬资源配备不足。目前高校师范生的课程设置采用叠加方式,既考虑专业技能的发展(专业课),又体现通识知识的学习(公共课)。但在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实际设计中,考虑到教学成本、师资力量、课时分配等因素,往往着重专业课程的学习,仅开设国家强制要求的计算机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鲜有高校系统地开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综合课程。能够结合学科特点,对师范生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训,带领师范生体验集体备课、互动教研等共同体教学活动的高校更是少数(约四成)。在优质资源配备上,部分高校(师范类等文科高校情况更突出)因为办学经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兴趣与任务驱动的人工神经网络课程改革理念(教学资料).doc
- 基于Arduino的智能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资料).doc
- 民族院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双语教学中的CLIL模式探索(行业资料).doc
- 深度学习中卷积神经网络的教学探讨(教育技术学资料).doc
- 智能商业分析实践课程建设(教育技术学资料).doc
- 项目驱动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建设(教育技术学资料).doc
- CDI0模式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行业资料).doc
-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浸入式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教学资料).doc
- 结合机器人挑战赛的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资料).doc
- 智能科学与技术概论课程规划(教育技术学资料).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