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读文章,掌握人治、法治、礼治等概念的含义及关系。
过程与方法:精读细究,深入理解本章的要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现实,思考“礼治”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人治、法治、礼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思考“礼治”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02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
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二、自读课文、概括内容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的内容摘要和原文1-3段内容,找出下面的基本概念。
? ? ?统治?? 法治,人治,礼治?? 礼,传统
2、概括两部分内容。
? 第一部分,1--5段,主要写对中国社会日常秩序所依靠的规则、力量的误解:人治与法治,无为而治社会的评定。
? 第二部分,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的内容,礼的传统,礼与仪式,礼与施行。
三、思维导图展示,阐述论证思路
1、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
?选取3--4人展示。
2、作者如何提出并论述“礼治秩序”这一概念和论题的。
首先,作者由“人治”与“法治”概念入手,在辨明概念的内涵和区别的基础上,认识到“人治”的概念存在模糊性,容易引起歧义,所以,提出用“法治”代替“人治”。其次,作者论述“礼治”,阐明“传统”、“礼”概念,提出礼是自觉地主动服从传统的力量,表明“礼治”内在逻辑,最后,重新“礼治秩序”。
四、思考与练习
1、“人治”“法治”“礼治”三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
①从所根据的规范看:“礼治”根据的是礼,“法治”根据的是法律,所谓“人治”则凭借个人好恶;
②从所用力量看:“礼治”依靠传统的力量维持,“法治”“人治”则依靠国家力量维持;
③“礼治”是乡土社会特色,“法治”是现代社会特征,“人治”则不可能发生。
2、根据文中所引用的“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颜渊问仁”材料和“曾子易箦”的故事,谈谈你对古人主动服礼现象的看法。
①人们对礼的服膺并非出于本能或天意,而是从教化中养成;
②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对礼的主动遵守和维护就是对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是一种值得肯定甚至令人感动的行为;
③但是,礼也有不合情理、不合时宜之处,如果顽固不化、不知变通,则显得迂腐可笑甚至冷酷无情。
五、讨论与探究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下面的案例,反映出什么社会现象。
案例1:
汉高祖五年,刘邦已经统一了天下。但是功臣们在宴会上,酗酒争功,狂呼乱叫,甚至于拔剑击柱,无奇不有,刘邦对此很讨厌。叔孙通说服刘邦制定一套符合今天使用的礼仪制度。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已经建成, 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在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中,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大典之后,刘邦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
明确案例分析:
①礼治具有法治无法替代的作用。马上得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
②礼治利于守成,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平稳有序地运行。
③礼治依靠教化,能够长久持续地传承下去,形成文化传统。
案例2:
曹州人于令仪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得知其偷盗皆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便给其十千钱,令其衣食无忧。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引起巡逻人员的盘查。”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
明确案例分析:
①教化重于惩戒:激发人的向善上进之心
②礼治重于法治:对相邻犯错,并未得理不饶人。乡土社会中的邻里关系,重礼治的施行。
六、思维拓展训练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讲述“礼治秩序”,说明了“礼”不是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但是有人说,太注重“礼”,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独有个性;也有人说,如果生活中处处讲“礼”,有可能外在行为很讲“礼”,内心却很反感,这不是很虚伪嘛;也有人说,懂“礼”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些,结合你读过的“礼治秩序”,你有什么思考呢?
??学生联系现实,有理有据分析即可。
03
教学反思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落在“读”上。读是出发点,也是归结点。首先,在设计《礼治秩序》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完成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要完成重点内容:找出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分析整体框架,把握知识体系;通过检查发现,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很有特色,并且能够梳理重点内容。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讲解设计的思维导图,这样文章的脉络就一目了然,学生们分析概括能力也得到提高。
另外,我把重点放在案例分析和思维拓展上,能够学以致用。学生根据所学礼治和法治的不同,去分析实际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大致分析出案例一内容,礼治有法治无法取代的作用,礼治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文言特殊句式 教学设计.docx
-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导学案.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备考:《宋史•范纯礼传》挖空解读及试题答案.docx
- 高考文学类阅读备考:小说叙述类题型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 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平凡的世界一做客》教学设计2.docx
- 人教版 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平凡的世界一做客》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2016) 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一高妈》教学设计.docx
- 高考作文:情境式任务驱动型作文(多材料)审题立意 导学案.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议论文如何阐释自己的观点 写作专题指导.docx
- 高考作文写作:千古文章意为高—让作文立意走向深刻 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