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后反思.do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24~25页“分数混合运算(二)”。 课前思考 教科书借助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给出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也是同样适用的。通过学生独立尝试、观察对比,利用知识的迁移,达到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及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是一节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课,在传统教学中,分数应用题是高年级教学内容的重头戏。因此教师会给学生一些“抓手”,比如分类型、套公式等。然而,这些方式能否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学生学习本课的思维难点究竟在哪儿?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需要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去思考并努力找到答案。 课堂写真 对接旧知 课始,师生聊天,交流对整体的认识。 师:如果老师的身高用“1”来表示,那么,老师的头长大约是身高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现场自己想办法进行估测,教师课件演示用头长测量身高的过程,最后大屏幕上出现下图,问学生:从图1可以知道老师的头长大约是身高的几分之几?如果老师的身高是178cm,那么怎么求老师的头长呢? 接下来,教师结合图2:小学生的头长与身高,提出类似的问题。 探究新知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教科书中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图中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量是50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 师:请大家静静地想一想(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下面两个问题)。 (1)“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是什么意思? (2)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成交量吗? 师:两个问题,一个需要想,一个需要画。 (教师给学生大约5分的时间,先独立画图,再小组内交流。最后请每个小组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两幅作品到前面交流。以下是学生汇报时展示的部分作品。) 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一起“解读”学生的作品。 师:你们看,同样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但是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虽然大家画的图不同,但是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师:如果我用一个圆圈代表一份,第一天如果画5个圆圈,那么第二天应该画几个圆圈? 生:第二天应该画6个圆圈。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下面的直观图。) 师:如果第一天画5个笑脸,那第二天呢? 生:6个笑脸。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下面的直观图。) 师:如果我们用一个轮胎代表一份,第一天画5个轮胎,那第二天呢? 生:第二天应该画6个轮胎。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下面的直观图。) 师:同学们看,虽然老师用的图不一样,但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1:它们表示本质的量都是一样的。 生2:我觉得它们表示的关系是一样的。 生3:就是都表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了。 生4:不管用什么图来表示,第一天都卖了5份,第二天都比第一天多出了1份。 师:如果我们用一小段线段表示1份,那么第一天就画这样的几段? 生:第一天画5段。 师:第一天画5段,那么表示第二天的就应该画几段? 生:6段。 师:就是要多出一段。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课件演示,形成下图。 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师:请自己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再小组内交流。 (以下是学生课上汇报时出现的解题方法。) 50÷5=10(辆) ②50×=10(辆) ③50÷5=10(辆) 10×(5+1)=60(辆) 50+10=60(辆) 50+10=60(辆) ④50+50×=60(辆) ⑤50÷5×1=10(辆) 10×(5+1)=60(辆) (结合上面的算式,教师让学生讲一讲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50+50×和50×(1+)的算理,即引导学生通过解答这道题,进一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即增加就是达到原来的(1+)倍。) 教师将题目改成:“第二天成交量为60辆,第三天成交量比第二天减少了,第三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先让学生画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独立列式解答。 结合画图使学生明确: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反过来,第一天并不是比第二天少,而是比第二天少。 教师结合下图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比较,关键是弄清所讨论的两个数量,谁是基准量,谁是比较量。 结合一组红、黄纸条的题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课后解读 问题表征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部分。在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中就含有“画张图”“引入适当的符号”“你能不能重新叙述这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重新叙述它”这类与表征有关的启发式策略。研究表明,问题表征的质量影响着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甚至是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关键。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用个性化的图示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后面获取正确的解题方法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五散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前方风景更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