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综合布线系统
第四章综合布线
4.1 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当代智能建筑和智能住宅小区中一个必不可少、极为重要的
系统,归属于信息设施系统的范畴。它为建筑物和建筑群中的信息传输提供一个
安全、可靠、高速、灵活、经济的通信平台。它是“三网融合”和“信息高速公
路”实现“最后一公里”宽带接入的基础。
与过去建筑物中传统的布线系统相比,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和优势是非常突
出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用性: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模块化的物理传输平台,可以支持几乎所
有的数据、语音和图像的传输应用,如各种电话程控交换系统、各种计算机网络
系统或大型计算机系统、安防系统、楼宇控制系统等等。
2.开放性: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各种国际上现行的标
准,对所有电信和网络设备制造商的产品开放,支持相应的协议和通信规约,不
因用户的应用系统更换或升级而改变整个布线系统。
3.可靠性: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理念和所使用材料的品质以及严格的综合
布线系统工程验收标准,确保了布线系统连接的可靠性。
4.灵活性:综合布线系统对所支持的应用系统可以快速调整和变更,也允
许新的应用系统的加入。
5.可扩充性:一个设计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很大的扩充
性和冗余性,使得各应用系统在扩展或增加新的应用系统时,不需要重新布线,
既可满足用户的需要。
6.先进性:综合布线系统的先进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正是它的问世
和应用,使得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可以在用户的各种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未确定的
情况下提出一个具体的建筑物布线方案。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做到的。其次,由于
综合布线系统本身的结构特点,使得系统具有很大的冗余度。利用系统的冗余,
可以支持应用系统的变更和扩容。再有,综合布线系统所使用材料的品质特点,
它不仅支持当前的各种应用系统,而且对各应用系统以后的升级仍然保证支持。
7.经济性:综合布线系统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支持各种不同的通
信业务,相比较传统的布线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一次性的工程投资。不仅如此,
由于其支持对各应用系统的扩充和升级,还可大幅度地减少日后的系统运行维护
费用。
0
第四章综合布线系统
4.1.1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关于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在我国最早出自原邮电部于1997年9月颁发的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一部分:总规范》YD/T 926.1-1997。在该标准中对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是: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电缆及有关连接硬件构成的通
用布线系统,它能支持多种应用系统。即使用户尚未确定具体的应用系统,也可
进行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综合布线系统中不包括应用的各种设备。
该定义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说明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属性,即它是一
个布线系统,包括各种线缆和连接件;第二层含义说明了有别于传统布线的关键
点,即可以随建筑工程同步实施;第三层含义是对它的属性的进一步界定,即不
包括各种端接设备。
综合布线系统又称为结构化布线系统。它采用模块化结构,将整个系统分为
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结合的六个模块,通常称之为六个子系统。这六个子系统分
别是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子系统之间的位置关
系如图4-1所示。
工作区
水平
干线
设备间
建筑群
管理
图 4-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结构和子系统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此需要说明一点,按照现行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将综合布线系统分为7个部分,分别是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
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和管理,其中的管理是指对线缆、配线
架和信息插座的编号和记录,与上述的管理子系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工程设
1
第四章综合布线系统
计的角度讲,六个子系统的划分更适合介绍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因此本书按
六个子系统的结构划分方式介绍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4.1.2 综合布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综合布线系统诞生于上世纪 80年代中期,是由当时隶属于美国电话电报公
司(ATT)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y)首先提出的。它的提出有其特殊的
时代背景。
上世纪 70年代开始,信息产业(IT)开始高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硬件领
域进入了一个“IT战国”时期,涌现出国际商用公司(IBM)、数字设备公司(DEC)、
惠普公司(HP)、王安公司(Wang)等十余家大型的计算机主机制造商,还出现
了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 ring)、令牌总线网(token bus)和主机-
终端以及调制解调器(modem)拨号等网络通信体系。各制造商和网络系统都占
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市场呈现诸侯割据、群雄逐鹿,IT技术白花齐放、百家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