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ppt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概述;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异常;细胞周期的调控异常;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基本概念 病毒癌基因(v-onco):能引起动物肿瘤或在体外实验中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逆转录病毒,其基因组内的某些RNA序列,是其致瘤或导致细胞恶性转化所必需。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真核细胞基因组中与病毒癌基因相似的DNA序列。 细胞固有,正常低/不表达,促进增殖,抑制分化,潜在致癌能力 癌基因(oncogene):活化的原癌基因,能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原癌基因的激活方式;产物限制细胞生长,功能丧失可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 细胞固有,正常表达,肿瘤中失活,转入肿瘤细胞可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 肿瘤的发生估计是癌基因的激活与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共同作用的结果。 ;1、 Rb基因 Rb基因是1986年从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发现的。在细胞核中以活化的低磷酸化和失活的高磷酸化的形式存在,调节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 功能丧失与视网膜母细胞瘤、骨肉瘤、乳腺 癌及肺小细胞癌的发生关系紧密。;; 2、 p53 基因 定位于17q13、1,编码蛋白由393氨基酸组成。正常的P53蛋白(野生型)存在于核内,DNA损伤时活化,使细胞停滞G1期进行修复。若未修复,则活化诱导细胞凋亡。; (三)凋亡调节基因; (四)DNA 修复基因;(五)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端粒(telomere):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由2-20kb串联的DNA重复序列及一些蛋白质组成的特别结构。随着细胞的分裂,端粒缩短,细胞死亡。 端粒酶(telomerase):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含端粒重复序列的模板,即以自身RNA组分为模板,复制合成端粒序列。 人类只有生殖细胞含端粒酶,而肿瘤细胞含大量的端粒酶。 ; 细胞癌变的多时期模型 ;;一、化学致癌因素;1、 间接化学致癌物;;间接致癌物、致癌作用强,致癌谱广、可通过胎盘影响子代、器官特异性 亚硝胺在胃内酸性环境下由亚硝胺盐和二级胺合成。; (3) 芳香胺类 如乙萘胺、联苯胺等,印染橡胶工业经体内代谢后可致膀胱癌。 氨基偶氮染料;黄曲霉毒素B1最具代表性 特点:致癌性强、??有化学结构稳定加热不分解、在肝癌发生上与HBV有协同作用、可灭活p53。;2、 直截了当化学致癌物质 烷化剂和酰化剂:如环磷酰胺、氮芥等 其它:重金属:镍(鼻癌、肺癌)、镉(前列腺癌、肾癌)等;非金属:砷(皮肤癌)、氯乙烯(肝血管肉瘤)、苯(白血病); 二、物理致癌因素; 二、物理致癌因素;三、生物因素;举例: HPV-6、11 乳头状瘤 E6灭活p53蛋白 HPV-16、18 宫颈癌 E7灭活Rb蛋白 EBV Burkitt 淋巴瘤 B细胞多克隆性增殖 鼻咽癌 100%含EBV DNA HBV 肝细胞癌 引起肝细胞增生 灭活P53;2、RNA肿瘤病毒;(二)寄生虫;(三)幽门螺杆菌;第十二节 遗传与肿瘤;Bloom综合征 生长迟缓 皮肤癌 阳光过敏性皮疹 白血病 免疫功能紊乱 着色性干皮病 智力迟钝 皮肤雀斑样色素沉着 皮肤鳞癌 毛细血管扩张 基底细胞癌 毛细血管扩张 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 白血病 性共济失调 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淋巴瘤 Fanconi综合征 发育障碍 白血病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瘤;3、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第十三节 肿瘤免疫;2、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肿瘤免疫; 3、 免疫监视与肿瘤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说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紧密相关。 ;感谢您的聆听!

文档评论(0)

180****0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