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话古今一.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吃穿住话古今一 第1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3点33分,星期四 并思考“这些农谚是谁总结出来的?”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2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3点33分,星期四 农谚在生产上的作用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另外如“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第3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3点33分,星期四 我们有24节气,在我们日历就有他们的名称,说说这些节气与农业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第4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3点33分,星期四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第5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3点33分,星期四 “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 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中华食文化 “飞翔蓝天” 很简单的食品,就可以设计成艺术造型。 一团面转眼间变成了细如丝的面条。 河北省新郑李岗出土的石棒和石磨 餐桌上的文化 第6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3点33分,星期四 中华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 第7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3点33分,星期四 筷子的历史 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其实,在使用筷子之前,我们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草茎木棍来帮助。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筷子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第8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3点33分,星期四 吃中的故事 请同学们看书上P32页的屈原的故事。 了解了解粽子的来历。 第9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3点33分,星期四 屈原像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