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附件2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技术指引
(暂行)
为更好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根据《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技术指引如下:
一、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
(一)优化布局方面。枢纽城市(群)应结合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功能定位,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与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实现各运输方式统筹融合、一体化衔接,枢纽与集疏运体系能级匹配,枢纽与枢纽间协同互补。综合货运枢纽与周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产业集群有效联动、发展枢纽经济。
(二)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方面。围绕有效满足多式联运节点集散分拨需要,对现有仓储、堆场实施扩能改造,适当新建仓储、堆场,增加设施容量,加强各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综合货运枢纽应充分考虑邮政快递功能设置的需求。
——水路和铁路衔接的综合货运枢纽:支线铁路、铁路专用线接入港区,引导铁路接入码头后方堆场;能够实现铁路货运、船期、港口装卸作业的精准对接,开展铁路、水路全程运输服务。
——铁路和公路衔接的综合货运枢纽:项目红线范围内有(含边界贴临)铁路货运场站或满足整列作业要求的铁路专用线;与高等级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直接连通;能够实现公路班车、铁路货运的精准对接,开展铁路、公路全程运输服务。
——航空和铁路衔接的综合货运枢纽:通过轨道交通接入机场;能够实现高铁货运、航班、机场装卸作业的精准对接,开展航空、铁路全程运输服务。
——航空和公路衔接的综合货运枢纽:与机场货运区距离应不超过5公里,机场空侧、陆侧之间通过专用通道实现便捷衔接;能够实现卡车航班、航班、机场装卸作业的精准对接,开展航空、公路全程运输服务。
(三)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围绕铁路、水路、航空等货运基础设施进场站、进港口码头、进园区,延伸拓展既有线路,实施专用线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等,提升不同运输方式衔接的紧密程度。集疏运铁路应有效连通港区、大型物流园区集装箱作业区;连通的沿海港区年货物吞吐能力应不低于1000万吨、内河港区应不低于500万吨、综合货运枢纽应不低于150万吨。对于铁路、机场、港口等节点,应配有能级匹配的公路。
(四)设备更新升级方面。围绕货运装备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广应用专业化多式联运设备和跨方式快速换装转运的装卸、分拣设施及标准化载运单元,鼓励配备符合低碳目标的作业设施、新能源货车和全货运机型等。
——智能化设备:包括智能立体仓储、边缘计算终端设备、机器视觉系统等,推进采集数字化、传输网络化、作业智能化;
——绿色化设备:包括新能源装卸设备、光伏发电设备、充(换)电设备、氢气制储加设备等,推进节能降碳,提高新能源应用比例;
——多式联运换装设备:包括桥(门)式起重机、正面吊、跨运车等,促进多式联运高效换装,提高装备标准化比例。
二、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
(一)信息化建设方面。城市(群)应利用信息平台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信息互联共享,推动铁路运单、订舱托运单、场站收据、海运提单、邮政快递运单等实现单证信息交叉验证与互认,实现多式联运信息全程跟踪和可追溯,加强信息平台与综合货运枢纽的线上线下协同,促进保单等金融服务产品与联运单全程化匹配。提供公共物流信息服务;能够实现多式联运信息互联互通,推进 “一单制”发展,或实现与综合货运枢纽线上线下融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不低于三级。
(二)规则标准方面。城市(群)应利用信息平台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信息互联共享,支持企业联盟化、品牌化运作,推广使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细化形成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综合货运枢纽项目建设、标准运载单元、多式联运服务、安全管理、信息交换互认共享等规则标准完善、统一。
(三)服务产品方面。综合货运枢纽内应强化铁路专用线等设施衔接,发展货物跨方式直取换装、越库作业。依托综合货运枢纽丰富联运服务产品,因地制宜发展铁路大宗货物直达班列、五定班列、公路甩挂运输、卡车航班、全货机运输、高铁货运等服务模式,丰富运输服务线路和产品,提升多式联运、应急物流、冷链物流、国际供应链等专业服务品质。
三、一体化运营机制建设
(一)强化企业合作。相关市场主体应通过股权合作、战略协议、连锁复制等方式,加快网络化布局和协同化运营。枢纽企业应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与生产、商贸、金融等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与境外枢纽港站、海外仓以及国际物流企业深化合作,畅通国际物流服务链条。
(二)拓展资金来源。鼓励各方在合作过程中创新投融资等模式,以项目合资、股权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市场化方式吸引带动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综合货运枢纽建设运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体化运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