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原晋霞: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动物伦理视角.doc

幼儿园:原晋霞: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动物伦理视角.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晋霞: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动物伦理视角 保育与教育杂志. 《保育与教育》是一本以0~6岁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理论指导性刊物,主要读者为幼儿园、亲子园、托儿所等机构的园长、教师,以及相关领域的工作、研究人员。 动物伦理是指人对动物的伦理态度,即人对动物所应具备的道德关系。20 世纪70年代以来,动物伦理学把人类的道德关怀扩展到动物身上,重新阐述了人类对动物应有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强调人类要善待动物、尊重动物以及合理地利用动物。[1]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 世纪议程》中指出:基础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支柱。[2]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教育部也将动物保护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多科课程标准中,强调基础教育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早已将“爱护动物”作为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许多幼儿园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相关活动,但仍存在伤害动物而不自知的现象。 一、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动物伦理缺失的表现 1.知识本位的动物教具观 所谓知识本位的动物教具观,是指教师仅将动物视作特殊的教具,以帮助幼儿获得有关动物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的知识。在教育环境中,动物经常是被利用的对象,而非受关心的对象。[3] 此类现象在幼儿园较为普遍。 例如:为满足幼儿制作动物标本的愿望,教师和幼儿天天盼望着自然角里的蝴蝶快快死掉;为展示动物的再生功能,将壁虎尾巴切断;为探索兔子的食性,分别给其喂饲肉、饼干和蔬菜,导致实验兔子相继死亡;[4] 以教授幼儿有关猪的生理结构为由,组织全园 600 余名幼儿集体观看鲜血淋淋的解剖猪的过程;[5] 等等。 2.娱乐取向的动物玩具观 所谓娱乐取向的动物玩具观,是指教师未将动物视作需要照顾、关心和尊重的生命,而将动物视为玩物,供幼儿任意玩耍、寻开心。 以下状况在幼儿园并不少见:饲养角的动物有时被幼儿过度关爱,喂食过多,甚至喂饲有害食物,有时则被幼儿遗忘,任其自生自灭;教师对幼儿有意致虫子死亡或其他虐待动物的行为不加制止,冷漠处之,甚至“安慰” 幼儿可以再买一只或换养其他动物;幼儿园的音乐律动活动中包含杀鸡宰鸭的题材;等等。 3.?人类中心的动物“原罪”观 所谓人类中心的动物“原罪”观,是指认为动物生而有罪,当幼儿与动物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教师不顾动物的生命与感受,毫不犹豫地牺牲动物的利益甚至生命,来“保护” 幼儿。 例如:疫情期间一些地方因担心饲养动物引发人畜共患病的风险,规定幼儿园不得饲养除小鱼、乌龟以外的其他动物,要求幼儿园立即将小羊、小兔等动物送走。这种如临大敌、限制饲养、驱赶动物的应急性行为,虽可确保幼儿短期内避免接触动物的风险,但会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形成“动物有罪”的意识。一旦幼儿将人畜共患病的元凶归咎于动物,人与动物的关系就会陷入互相伤害的死循环。 二、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加强动物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动物伦理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对动物的态度是人对自然的态度的缩影。[6] 因此,处理好人与动物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动物伦理教育旨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动物伦理观,并养成符合动物伦理规范的行为习惯。 已有研究表明,成人的动物伦理道德与其童年经历有关。生活在农村或童年有动物饲养经历的儿童,成年后往往更关心动物的生命和福利。[7] 幼儿阶段最适合培养个体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孩子们越早知道应对自然和环境负责,就会越长时间地保持这种认识,成年后也会对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负责。[8] 作为国民素质奠基工程的幼儿园教育,关乎我国未来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幼儿园应像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与同伴友好相处,爱护公物等一样,从小培养幼儿尊重动物的生命和感受,关心善待动物的行为习惯,为重构人类与动物的良好关系,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动物伦理教育有利于幼儿与动物、与自我以及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哈佛大学科学家威尔逊(E.O.Wilson)提出了“亲生物性”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动植物的欲望。婴儿会长时间地凝视、伸手、咕哝或发出其他声音,表达对动物的好奇与兴趣;3岁幼儿对陌生动物的恐惧感明显降低,4岁左右的幼儿对动物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如果之前与动物接触所引起的主要是积极情绪,那么幼儿与动物接触的愿望就会日益增长,开始与动物玩耍和触摸动物,并将动物视为好朋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