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经济思想史重点.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清朝篇 小组成员:汪元、肖珺、 杜兴龙、肖晓红、周雯芳 content 一,清初经济的两大特点 二, “共商皆本”思想的最终形成 三,清初经济管理的创新思想 四,专题串讲 清朝经济思想 提纲: content 清初经济的两大特点 清朝经济思想 第一,从理论层面说,有两个突破:一是由“重农抑商”,发展为“工商皆本”,工商业的地位大为提高。另一个是对外贸易认识的提高,由“有求于我”升华为“互通有无”。 第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对唐代“两税法”以来的税制改革思想进一步加以总结、完善和认真设计,通过“计亩征银”与“摊丁入亩”,最终完成中国古代赋役改革过程。 清朝经济思想 明末清初“空谈误国”的 腐败风气,已逐渐为求新、务实、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所代替。在经济思想方面,从理论上肯定工商业的人不断增多,而且继续把工商业的性质与作用,作为他们花气力探讨的重要课题。“共商皆本”思想,就是在这种气氛中最终形成的。 清初,“共商皆本”思想的最终形成 清朝经济思想 唐甄 王源 黄宗羲 工商与农皆为富国富民之根本 国家不可有农而无商 凡“切与民用”者皆为“本业” 清朝经济思想 黄宗羲:“今天通都之市肆,十室九空,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民用,一概痛绝之,是为救弊之一端。”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清朝经济思想 第一层 以是否“切与民用”,作为衡量、界定“本”“末”的界限与标准。 第二层 抑制工商不是圣王的思想。工商“末业”论者,往往把“工商为末”当做圣王的教导,那是他们对圣王思想的无知、曲解和妄加评议。 第三层 单独提出工商为“本业”。他是第一个将工、商从士、农中分离出来,单独、直接、明确提出工、商是“本业”圣王人。 黄宗羲的观点有三层含义 清朝经济思想 唐甄本人是典型的国富论者。国富论是他经济思想的核心部分。 他说:“立国之道无他,惟在富也,自古未有囯贫而可以为国者。富在编户百姓,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国家(清王朝)五十年以来,为政者无一人以富民为事,上言者无一人以富民为言。至于为家,则营田园,计子孙,莫不求富而忧贫。何其明于家而昧于国。” 清朝经济思想 唐甄的富民思想,是站在揭露封建剥削的立场上,把“富民”和发展工商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明确提出发展工商业和兴农富民这两件大事,是为政者必须首先做好的重要任务。 唐甄根据清初的政治、经济形势,对士、农、工、商的排列次序,重新进行调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士、农、工、商改为农、工、商、仕,工、商两者分别由第三、四位,升格为第二、三位,而将士列于末尾。 清朝经济思想 《平书》(平天下之书) 将民由士、农、工、商,改为士、农、军、工、商,增加了“军”这一社会集团 为商人争社会地位,认为国家不可“有农而无商” 清朝经济思想 谢阶树《约书》 其 “理财”观是清初的经济管理思想的主要体现 理财之道有二 一是生财,二是用财。 生财之道有三 天时、地利、人力。 用财之道有四 祭祀、衣服、癝禄、赐予。治国 而不得其宜,则比耗材。 耗材之事有三 兵、荒、土功(治水、筑成等)。 把“生财”与“用财”视为“理财之道”,这是抓住了要害;又提出用财不合理,必会耗材,这些都是正确的。不仅如此,谢阶树还把理财提升到社会安定与国家存亡所系的高度,这是非常独到的。 清朝经济思想 一,清代“摊丁入亩”的理论根据 清代“摊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它的理论根据,从根本上说仍是“丁税难定,田亩易核”,但又不是简单的继承,不仅立足于解决当时丁税征收困难,而且进一步从有效控制农民逃亡、稳定社会秩序的高度,予以立论,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丁税并入田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二,前期实行禁防为主的思想根源 清代前期,清朝政府实行以禁、防为主的闭关政策。或者明确一点说,经历了禁海-开海-禁海的反复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因素,也有统治者的思想认识问题。 清朝经济思想 1,“钱粮则例,具照明万历年间” 清初之所以沿用明朝万历初年钱粮税利继续推行“一条鞭法”,加大丁役 改革力度,根本原因是由于丁银征收困难。 丁银难收是因为人丁大量减少。另一个原因就是,政府的人为所致。户丁编审严重失实,或是“产尽人亡,人口不除”;或者胡编乱造,或者滥免丁役,富豪隐占户丁。政府所能控制的丁口,因此大量减少,而赋役征额不能亏损,于是必然责令里甲包赔代纳。“现丁”承受不了负荷之重压,不得不逃亡,于是“现丁”又变成“逃丁”这样的恶性循环。 清朝经济思想 2,“丁随地派”,“民无逃亡” 面对人丁

文档评论(0)

139****7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