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近年来,社会组织在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过渡安置以及灾后重建三阶段中有着上佳表现,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历时以及横向比较的视角出发,透过统计调查、案例研究以及比较等方法,本书深入剖析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震灾、雅安地震以及鲁甸地震中社会组织参与的实践,以及与政府合作的模式,试图全方位勾勒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的场景,进而在大量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可靠的政策建议。
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从东南亚海啸,到美国的卡特里娜风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经济发达国家,大灾到来之时,都因为其不可预见性和巨大的破坏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损失。经历过灾难的人一定会对自然面前人类的脆弱和渺小有深刻的认识——也许经济社会的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这种脆弱性,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在巨灾面前的脆弱性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变。人们尽管可以通过采取减防灾训练、备灾储备等措施应对灾害,但是我们悲伤地发现,大灾到来的时候,再多的准备也是不足的,再多的储备也是不够的:突如其来的大灾会在瞬间击溃原有社会运行体系,导致原有指挥系统和信息传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