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研究.pdf-李秋芳-2016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合作推广
©本内容由知传链提供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研究.pdf-李秋芳-2016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对粮食安全、种植制度、饮食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促成了两年三熟制的形成与成熟,增加了粮食总产量,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增加了备荒救灾粮食品种,促进了粮食商品化的发展。在粮食安全依然面临威胁的今天,本书研究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的变迁,旨在为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重农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由黄河、淮河及海河冲击而形成的黄淮海大平原,孕育了充满勃勃生机的农耕文明。在这一被统称为华北大平原的区域出现东胡林文化、南庄头文化、李家沟文化、河姆渡文化、磁山文化、后李文化、大河村文化等,表明这里是我国农业起源的中心。从夏商周三代,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再到宋元明清时期,这一地区长期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农业生产十分发达,中国古代几部大型的农书如《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都是以华北地区的农业为主要研究和阐述对象的,这就是明证。明清时期是最为接近现代的时期,由于气候变化、人口激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知传链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22222403MA16M69T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