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模式、框架与技术.pdf-罗云川 张桂刚-2018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合作推广
©本内容由知传链提供

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模式、框架与技术.pdf-罗云川 张桂刚-2018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本书首先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数据来源、数据类型、采集方法以及存储管理方法等进行梳理;按照“资源供给—共享—服务”的路径,分别给出了资源供给、技术支撑、数据应用三种模式。其次,分析共享平台的框架以及所需的标准规范等,重点讨论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享本身的关键技术和基于共享所产生的服务关键技术;分析了资源共享系统、网络分发系统、业务管理系统三大系统的研发,并构建了一个面向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服务平台。最后,简要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及其在未来公共数字文化中的应用。

序言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公共数字文化体系,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数字图书馆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数字文化服务网络,积累了数百TB的数字文化资源。随着工作深入开展,数字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统一协作管理的平台,服务的互动性和针对性不强,数字资源难以传输到网络欠发达的基层偏远地区等问题日益凸显,体现出当前公共数字文化的共享能力依然较弱。数字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公共文化的传播与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催生了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业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知传链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22222403MA16M69T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