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考点梳理.docx

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考点梳理.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备考-小说阅读考点梳理 一、技巧 概念 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结构方式 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表现手法 比喻、排比、夸张、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以小见…… 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不同顺序 顺叙、 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各种描写 (见人物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常用开头 A.设疑法(悬念法) :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 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艘的美好心灵。 小说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里。如《项链》。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漫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分析夏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标题 1、表明写作对象2、体现主要内容3、贯穿全文线索4、揭示情感主旨5、引起读者兴趣 段落 开头: 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中间:承上启下、对比反衬、伏笔铺垫。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答题思路指导】 A、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及对塑造形象的作用 思路:运用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效果或作用,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B、分析小说标题含义和作用 思路:1.先看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2.分析标题作用。3.分析效果。 C、分析小说开头结尾的作用 思路:从开头与结尾本身的作用、情节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主旨上的作用等几个角度答题。 D、段落的作用考察 思路:1.段落的作用(1)结构;(2)内容。2、规范:结构+表现手法+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E、历史与现实交织 思路:从小说三要素以及主题的角度,即主题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效果三个方面来考虑。 小结: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二、情节 概念 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结构 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构成。 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 设置悬念, 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 照应 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 或深化主题。 情节安排特点 1.全文情节-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4.结尾夏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层层推进,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 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