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月”意象背后的处世哲学.docxVIP

苏轼“水月”意象背后的处世哲学.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水月”意象背后的处世哲学   【摘要】苏轼“进退自如、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一直为中国的士人们所追捧,这既给那些正处于坎坷低谷时期的人们一种力量,也开创了后世一种新的审美态度。苏轼醉心欣赏一切美的事物,以“水”“月”最得他青睐。从《念奴娇·赤壁怀古》到《赤壁赋》再到《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笔下自然之景中“水月”总是占据半壁江山。苏轼为何偏爱“水月”?“水月”意象的背后透露出苏轼怎样的处世哲学?本文将以《赤壁赋》为例进行解读。   【关键词】苏轼;《赤壁赋》;水月;处世哲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135-02   【本文著录格式】王庆庆.苏轼“水月”意象背后的处世哲学[j].课外语文,2020,19(13):135-136.   一、《赤壁赋》中的水月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是苏轼眼中笔下的赤壁之景。本该和乐的喝酒赏月的夜晚,却被一个朋友悲凉的箫声打断。朋友悲伤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四组对比:历史英雄名垂千古的功绩与自身有限的生命对比;历史英雄的年少有为与本人的年老无为对比;大自然的永恒博大与人类的短暂渺小对比;愿望与现实的对比。这四组对比的重点落在了“时间”一词上。由此可见“生命的有限”是客人郁结的主因。   陶醉于自然景色的苏轼,便将目之所及的自然之物——水和月信手拈来,利用它们自身既有变化又相对永恒的特点,来开导客人。   江河中的水始终会奔向大海,离开原来的河道。这是“水”变的一面。但天总会降下甘霖,对于整条江水而言,它并没有因为时间不停地流淌而干涸消逝,这是“水”不变的一面。   月亮随着运动规律出现阴晴圆缺的变化,在月初、月中和月末会呈现不同的样貌。这是“月”变的一面。但对于月亮本身而言,它却始终没有增多或减少,这是“月”不变的一面。   推及到我们人类自身,人作为个体时,会经历“生老病死”,寿命最长也不过数十春秋,的确短暂到几乎可以用“一瞬”来概括。但若纵观整个人类史,人类又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族群,这也是人永恒的一面。苏轼假借“主客问答”的形式,以水月为例开导客人,实则是在自我排解。此时的苏轼刚刚经历“乌台诗案”,遭遇贬谪,内心本就苦闷,一番关于水月的思考让他从一味悲叹人生短暂,转向了用积极辩证的目光审视万物的“变”与“不变”,并由此得出结论:人类并不需要羡慕水和月。   如果说关于“水月”的“变与不变”让他走出了心情的低谷,那么其后文中一番关于“水月”的话则让苏轼豁达起来,坦然面对人生起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要强求,例如屡屡失意的政治;抓住自己能抓住的美景,例如这自然界的江水明月,用心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此时的水月,已经超脱了现实的形象,成为了他理想的化身。至此,苏轼真正从烦忧中挣扎出来,寄情于山水,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豁达。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总结苏轼的水月观:   1.自然的水月——不必羡慕水月的永恒——要超脱小我的境界(自我排解)   2.人生的水月——不必强求不属于我的——学会坦然面对人生波折(自我鼓励)   3.理想的水月——不必辜负水月的盛情——尽情地寄情于山水(自我超脱)   由眼前的水月之景,禅悟出人生哲理,进而成为作者心中“理想的水月”,苏轼的“水月观”是他一次次经历贬谪之后逐步感悟出来的人生哲理。   二、水月背后的处世哲学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许多诗词文赋中景色的描写往往蕴含了文人的特殊情感。水和月是自然万物中颇为文人骚客宠爱的意象,许多诗人词人在描绘宁静恬适的自然环境时,总喜欢将它们放入其中,例如我们学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作者借用水和月两个意象,一静一动,描摹出一幅动静结合的自然山林图,同时通过自己寄情于山水的做法,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志向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赤壁赋》中也是如此,苏轼通过反复提及“水”“月”,描绘出赤壁的山水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恬适的自然氛围,再通过写自己寄情于山水,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力求表达出自己宽阔的胸襟和沉醉于美景后忘却心中烦恼的释然态度。这一点,在他的另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同样有所表现。   然而随着苏轼的“三起三落”,他笔下的“水月”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写作《赤壁赋》时,苏轼刚刚遭遇贬谪,因为自小接受儒家正统思想教育,苏轼始终怀有辅君治国的政治理想,即使被贬谪也依然希望为北宋王朝分忧,所以多少还有些抑制不住的不平、愤懑混杂着无奈、失望等情绪。然而颇为不顺的仕途让他渐渐将一切看淡,开始力求胸襟豁达,顺乎自然,以适应逆境。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曾这样形容中年以后的苏东坡: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