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筷子的考古学考察.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筷子的考古学考察   摘要: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情感。文章从考古材料出发,梳理筷子的起源与发展,尝试探讨筷子是如何战胜其他餐具,成为中国人餐桌上最富有特色的餐具之一。从而分析筷子在成为中国人餐桌上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如何影响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关键词:筷子;考古;起源;文化情感   筷子被视作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传承几千年一直使用至今。今天筷子作为国人最普通的日常餐具,每个中国人每天都要使用它。从目前已发现的考古材料看,筷子的起源似乎要晚于匕,甚至要晚于刀叉。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筷子却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并成为中国特殊的文化符号之一。   1筷子的产生与发展   筷子古称为“箸”。从目前考古发掘资料来看,中国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出土了许多长短不一的骨制棍子,许多考古学家将这些骨制棍子称之为“骨箸”,也就是今天筷子的前身[1]。刘云在《中国箸文化史》一书中也指出:筷子的原型早在公元前5000年就在中国出现了,因此筷子在中国的历史已经有7000年了[2]。由于筷子的形制和材质等问题,筷子在考古发掘中,特别是遗址当中并不是十分常见,由于筷子是成对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单个棍子也很难说明它就是筷子。所以,考古发现的筷子大多出现于墓葬之中,少部分窖藏之中也发现有筷子。20世纪90年代,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就发现有骨箸,时间距今6600~5500年。这些骨箸就出土于该遗址的墓葬之中,数量达42件之多,其形为一端较平,一端圆尖,也有两端俱为圆尖,形状不同,长13.3~18.5厘米[3]。这是我国较早报告出土骨箸的考古发现。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遗址的墓葬中也出土了骨箸,数量较多,它和陶器同出,与骨?出土于头部不同,因此可知其为箸[4]。类似的遗物在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发现,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等,均出土有木质一端平或椭圆、一端较尖或两端皆尖物,有的被称为?,有的视作锥或针,实际很可能就是筷子,但一时未被确认,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5]。   商周时期筷箸实物的发现较新石器时期已经大为增多,全国多地的考古发掘中均有发现。如殷墟1005号墓出土的6支青铜箸,为接柄使用的青铜箸头,木柄部分早已腐朽,它们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箸实物[6]。西周以后,在湖北清江香炉石遗址中,在其第三层东周时期的地层里,有象牙筷出土,象牙筷上为扁方体,下为圆形,保存较好,上端饰有十个或十二个同心圈纹[7]。在中国的西南部云南也发现了筷子,见于云南祥云大波那铜棺墓中,该墓中出土铜箸2支,长28厘米,首径0.4厘米,首粗足细,整体为圆柱形,时代为春秋中晚期[8]。到了汉代,大量的画像石上烹饪饮食的场景,为我们提供展现了筷子在古代真实的使用场景。山东嘉祥武梁祠《孝子图》之一《邢渠哺父图》,图中描写了邢渠跪身执筷哺父的场面。在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中出土有牍文,据牍文所记,此墓下葬于汉文帝十三年(前167),此墓出土竹制筷笼(附筷)1件,筷笼里装有竹筷10根,筷长24.5厘米,径0.3~0.5厘米[9]。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还出土有漆筷[10]。魏晋时期的筷箸,嘉峪关的发现可称为代表,这里牌坊梁、嘉峪关新城等地发现有数座壁画墓,墓中画像砖上的壁画多画有筷箸。在一号、五号、六号、七号画像砖墓的壁画内容有《备食图》《进食图》《宴饮图》等,其中有表现筷箸的就有15幅,表明当时筷箸在生活场景中被广泛使用。另在七号墓中还有一幅《腌菜图》,表现的是用筷子夹菜放入缸中腌制,由此可见筷子应用较为广泛,它扩充了手指的功能,极其灵活,使用方便,不仅在进食时广泛使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11]。北周开始出现银筷。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银筷子1双。剖面圆形,两头细,中间略粗。最大直径0.3厘米,长9.2厘米。据墓志记载,此墓葬于北周天和四年(569)[12]。此墓出土的銀筷与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银筷形制相似,都是两头细,中间略粗,但李静训墓的银筷长度较长,长约29厘米。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出土银筷(原报告称银筯)18双,分二式。a式15双,圆杆形,长32厘米,单重117克;b式3双,鎏金,顶端葫芦形,长22.2厘米,单重32克。筷子上部均刻“力士”二字[13]。义县清河门辽墓第二号墓出土有铜筷子,但因此墓被破坏严重,筷子仅存一支,圆柱形,下半稍细,下端平齐,上端尖顶,和现在的圆筷子一样。长24厘米,最粗径0.4厘米[14]。在赤峰县大营子辽墓第一号墓的后室发现有银筷子一双,出土时还残存一部分木制的筷套,长23.3厘米,直径0.3厘米[15]。内蒙古林西县小哈达辽墓出土有铜筷子一双,筷子头细尾粗,铜质泛黄,长22.4厘米[16]。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