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角形内角和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进行的,
在此之后则是《图形的拼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
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思考,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量,“剪一拼,折一拼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
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的是内角的概念,如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因此本
节课我提出的教学的重点是: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通过量一量,剪一拼,
撕一拼,折一拼 ,选择不同的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因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
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
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
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是自主探究,证
实规律;三是应用延伸,解决问题;四是深化思维,拓展知识;五是课堂总结;六是作业布置。
下面就具体的教学环节说说我的设想。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励。开始上课,我就大胆放手让学
生说三角形的特性、分类等有关知识,从学生说中导入故事,“三角形三兄弟的争吵”,引出
与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然后设疑: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从而激发学生探
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二)自主探究,证实规律:
1、理解目标: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那样只会事倍
功半,甚至没有结果,所以一开始我先不急于动手探索,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和。
2、自主探究: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后,我就把课堂大量
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既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
180度?},在活动中,我既不像过去那样告诉学生怎么动手去验证,让学生做机械的操作员,
不是随意放开让学生盲目的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
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
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具体过程为:
量量、拼一拼、折一折――说说、议议――小结。
3、巩固内化: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
性。对此,我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如:
根据普遍三角形两个角求一个角,根据特殊的三角形求出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具体在练习
一,第二、应用延伸练习一中都有体现},从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练
习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4、拓展创新: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单到复杂,
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
基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本课最后,我给学生出
了一道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就可以完成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既培养了学
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