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汇总.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汇总 《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汇总 一、《为政以德》 1、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去“食”“留”“信”, 二者有没有矛盾? 答: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德”,就 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 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 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 生命还重要。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如果光满足物质要求,与动物无异? 2、 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答: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这是孔子的一种政 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3.依据《季氏将伐颛臾》(16.1)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 “均”意思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无贫”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 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贫富”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 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实在劫富济贫,强烈主 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因此,朱熹对“均无贫”这个“均” 字的理解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二、《克己复礼》 1. 在孔子看来,礼和仁的关系是什么? 答: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 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 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目的 (12.1);礼是建立在仁 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 的兼爱、博爱。(1.2)(2.8)(17.21) 2.宋儒说“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 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愿意有什么不同? 答:(1)孔子说“克已复礼”指的是约束自己的言行、欲望,使自己的言行、 欲望符合社会规范,不出格,以达到“仁”。“存天理,灭人欲”则将“克已复礼” 推向极端,无视人的正当需求,无视人的存在。 (2)“君君臣臣”强调君要像君,臣要像臣,即言行要符合身份,对两方面都 提出了要求。而宋儒将将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了,强调臣、子对君、父的绝 对服从。 1 《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汇总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 1.对陈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 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心情? 答:(1)“沐浴”即戒斋,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情重视。 (2)“不敢不告”既说明孔子在齐国虽然得不到重用,但仍以一位大夫的政治 责任要求自己, 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虔诚。“反复”则体现了孔子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心理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2.你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举例说明这种精神在历史 上的影响。 答: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他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体现 了孔子以天下为已任,“匹夫兴亡,天下有责”的伟大抱负,他的这种带有理想 主义色彩、悲壮色彩的精神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利益、民族兴亡前 仆后继,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战国时的屈原,面对佞 臣当道的楚国,两次遭遇流放,但仍尽心竭力,为楚国的振兴“上下求索”;南 宋的文天祥,在风雨飘摇之中,仍一心牵挂大厦已崩的南宋王朝,九死一生而不 悔,慷慨悲歌:“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死不休。”;清末谭嗣同,变法失败, 为激励后人,明知危险却毫不退缩,振臂高唱:“有心杀贼,无力回开。” 四、《仁者爱人》 1、 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 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孔子主张“杀身成仁”,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 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 齐桓公平定天下,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标准是一个人对社 会

文档评论(0)

lqdw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