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针灸学穴位功能.pptx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二节???? 穴位的功能与结构 定义: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也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一、穴位的功能:穴位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感受刺激、反映病证 ; (一)感受刺激 穴位感受刺激的特点: 1.穴位的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刺激引起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如一定频率的机械刺激是耳蜗毛细胞的适宜刺激;一定波长的电磁波是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适宜刺激。 ;组织学已证实,穴位区域的皮下及深部组织中有多种感受器,如痛觉、温度觉、触觉、压觉等感受器,分别接受不同能量形式的刺激,例如毫针的机械刺激、艾灸时的温度刺激、电针的电流刺激、磁穴疗法的磁场刺激、推拿按摩的触压刺激等。这些刺激对穴位都是适宜刺激。 穴位感受装置能将这些刺激通过换能转变为感受器电位或直接产生传入神经冲动,并产生酸、麻、胀、重等多种针刺感觉。 ;2.穴位的适应现象 当某一恒定强度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然在继续作用,但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发放冲动的频率逐渐减弱,感觉也随之减弱,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功能特点。可以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例如感受皮肤触觉的环层小体是快适应感受器;肌梭和关节囊等感受器属于慢适应感受器,对其施加刺激时,所产生的感受器电位可持续相当长时间,衰减得很慢。 ; 穴位感受装置对刺激也存在适应现象,如单调重复的电脉冲刺激,容易使机体产生适应性,导致针刺效应降低,而频率、节律和振幅不断变化的复合脉冲波较难产生适应。 穴位的适应也有快慢之分,例如穴位对电针刺激发生适应相对较快,对毫针的机械刺激发生适应相对较慢。 ;3.穴位的感觉阈: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受阈。作用于穴位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和一定的持续时间,才能引起穴位感受装置的兴奋,产生相应感觉。常用穴位刺激方法包括:手法运针、电针、艾灸、指压等,其强度以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为最佳。 兴奋感受器的阈值比较:艾灸>手法运针>电针。 ; (二)反映病证 机体在病理状态下,体表穴位具有反映病证的作用。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各种异常变化的现象,称为穴位病理反应。 ;1.穴位病理反应的形式 (1)感觉异常:痛觉或者知热感异常;脏腑病变时相应经脉的井穴或原穴对热的敏感度发生变化,称为知热感度变化。正常人左右同名穴的知热感度基本对称,脏腑病变时则不对称,或升高或降低,失去平衡。 (2)组织形态改变:脏腑病变时在某些穴位出现皮肤色泽改变如瘀点、白斑,或出现皮肤局部凹陷、隆起、丘疹、脱屑等,或在穴位皮下出现硬结、条索状反应物等。 ;(3)生物物理特性改变:例如皮肤温度和穴位电阻及导电量等的改变。 2.穴位病理反应的基本规律: (1)穴位病理反应的主要部位:主要集中发生在背俞穴、募穴、原穴、郗穴,及其他特定穴和个别经外反应点(阿是穴),在耳廓则出现在与患病脏腑有联系的耳穴反应区。 ; (2)穴位病理反应与脏腑相关的相对特异性:胃病----胃俞;肝病----阳陵泉;肺及支气管疾病---肺俞、中府穴(肺经募穴); (3)穴位病理反应与脏腑疾病进程的关系:穴位的病理反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关系密切。 ; 3.穴位病理反应的临床应用:协助诊断、帮助选取治疗穴位 (1)协助诊断疾病: ① 穴位压痛诊断法:传染性肝炎在中都穴和耳穴肝区多有敏感点;胃病在足三里和梁丘穴出现敏感点;心脏和胸腔疾病的敏感点在郗门穴最显著; ; ② 经穴触诊诊断法:通过循、摸等特定的手法在经络线上或其特定穴上寻找阳性反应物或反应点作为客观指标,来诊断经络脏腑疾病的诊断方法。诊察手法分为滑动法、按揉法、移动法和推动法。 ③ 穴位异常现象诊断:是根据俞穴、募穴、下合穴、耳穴及阿是穴等处出现的异常现象协助诊断。 ; ④ 耳穴诊断法:当人在患病时在耳廓上相应的耳穴部位就会产生各种病理反应,如变色、变形、丘疹、血管充血和脱屑等。 (2)帮助选取治疗穴位:穴位的病理反应可以作为针灸取穴的一种依据。 ; 二、穴位的结构 (一)穴位结构的解剖学特点 1.穴位与神经:解剖学研究证实十二经穴与周围神经关系密切。 2.穴位与血管:穴位与血管的关系密切,仅次于周围神经。 ;3.穴位与肌肉、肌腱:有统计资料表明,62.5%的穴位在肌肉分界处有神经干支进入的部位,符合古人认为“经脉伏行于分肉之间”的观点;还有37.5%的穴位则多位于肌肉、肌腱之中或其起止点上。 4.穴位的立体构筑:穴位不是由一种组织构成,而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包括神经、血管、淋巴、肌肉、肌腱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共同参与穴位的传导作用。 ; (二)穴位形态结构组织学观察 1.穴位组织形态学的一

文档评论(0)

张老师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教师,精品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