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月季主要病害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docxVIP

月季主要病害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月季主要病害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月季是人们喜爱和推崇的花卉之一,但其病害日趋加重。根据生产管理及科学研究实践,列举月季生长过程中常发生的主要病害;从病害表现症状、发病的病原以及发生的主要原因等方面分析月季主要病害的诊断方法;结合生产介绍月季病害的防治原则,从种植品种的选用、日常管理、药物控制等方面总结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月季病害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月季;病害;诊断;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8-0117-03   月季花(rosachinensis)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1],别称月月红、长春花、斗雪红、胜春等,是蔷薇科蔷薇属[2]的一个重要类群。现代月季(rosahybrida)通常被简称为月季,是由我国的月季花在18世纪被引入欧洲,与多种蔷薇属植物反复远缘杂交而培育的[3]。月季四季常开,花容秀美,花姿曼妙,芳香馥郁,花色丰富,缤纷灿烂,姹紫嫣红,深受世界人们喜爱,广植于世界各地,目前已有3万多个月季品种[2]。在欧美各国更是被冠以“花中皇后”“花中女王”的美名[4]。现代月季大致分为杂种香水月季、丰花月季、壮花月季、微型月季、藤本月季、灌木月季等,既可庭园、城市绿化栽植和盆栽,又可作切花生产,在花卉园艺上占有重要地位[5],不仅如此,月季还可作为食品、药品、饮品等,可以说月季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无所不在[6]。近年来,月季的种植面积猛增,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月季栽培条件和管理方法不当,常引起病菌侵入发生病害,这不仅直接影响月季的生长和开花,同时影响其美化效果和观赏价值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对月季病害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十分必要。本文总结月季的主要病害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促进月季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月季主要病害诊断   1.1黑斑病   黑斑病是危害月季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世界性病害。多发生在月季的叶片上,嫩梢、叶柄、花蕾等部位也有危害[7]。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状褐色斑点,病斑周边呈放射状。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不断扩大连在一起呈不规则的大斑,周围叶片大面积变黄。发病后期,病斑中间组织呈灰白色,其上有许多散生或轮状排列黑色粒状的小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病斑叶片变黄、脱落。严重时植株中、下部叶片全脱落,仅留顶端绿叶,有的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光秆。嫩梢和叶柄上的病斑相似,呈紫褐色的长椭圆形,逐渐变为黑色稍隆起。花蕾上的病斑多为黑褐色的椭圆形[8]。该病病原为蔷薇双壳菌及细极链格孢。病原菌通常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植株或落叶、土壤上越冬,借雨水、气流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传播。降水早、次数多、水量大及多露发病早且重。月季定植缓苗期,生长势弱;植株过密、光照不足、排水不畅、通风不良、偏施氮肥等均有利于黑斑病的发生和蔓延[9]。   1.2白粉病   白粉病是月季生产上极为普遍又重要的病害,一般栽培品种较感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无论露地栽培还是温室生产的月季均易感染[10]。主要危害月季的叶、嫩芽、嫩梢、花蕾和花萼,明显的特征就是受害部位表面布满一层白色粉状物。叶片感染初期出现白色粉末状霉点,随后逐渐扩展为白色粉末。嫩叶极易染病,叶片翻卷、皱缩、变厚,呈干枯状;老叶通常不易感病,感染后,叶面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白粉状斑,但叶片不扭曲,受害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嫩梢、花蕾、花萼染病时,发育停滞,皱缩、弯曲、脱落、枯死,花朵畸形或不能开放[11]。该病病原菌为蔷薇单丝壳菌[12]。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闭囊壳2种形式越冬,通常菌丝体在病芽、病叶、病枝、芽鳞或休眠芽内越冬,有些以闭囊壳在枝刺的周围越冬,次年春季,病菌随病芽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或闭囊壳中形成子囊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源,侵染幼嫩部位,产生新的病菌孢子再侵染,通过气流传播蔓延。该病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病菌适宜温度在17~25℃,30℃以上受到抑制,湿度在25%~90%均可发病。光线弱、通风不良、空气潮湿、浇水过量、氮肥过多等环境,发病会更严重[13]。   1.3霜霉病   霜霉病是月季设施栽培的一种重要病害,常常造成毁灭性危害[14]。主要发生在月季植株中下部的叶片、嫩枝、嫩梢和花瓣上,其中嫩叶受害最重,角质化状枝及功能叶不易受侵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淡绿色斑点,逐渐扩大呈黄褐色,后变成涂抹状灰褐色。潮湿时病叶背面可见灰白色霜霉层,叶片皱缩枯萎脱落,枝条由下而上落叶,严重的形成光秆枝条。嫩枝感染呈水浸状斑点,后呈黄褐色微凹陷病斑,最终形成裂痕,出水变软,使枝条倒下。嫩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06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