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实践:四上二单元关于“提问”的教学策略.docxVIP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实践:四上二单元关于“提问”的教学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实践:四上二单元关于“提问”的教学策略 四上第二单元的关键词是“提问”,两年前教这个单元,新课标还在酝酿中。第二次教提问策略单元,新课标已经正式实施。那么完全照搬两年前的教法肯定是不行的。教过一次,也多少看了、听了一些专家、名师对提问策略单元的解读与教学实践,自然对该单元的要素、文本等相对熟悉,自以为能对这个单元说上一点什么——这恰恰是最可怕的想法——见过太多此类想象。因此,这一次,首先告诉自己:努力把以前的想法先放在一边,重新素面提问策略单元! 先从单元导读说起,读了单元导读页,我有什么疑问? 1.“不同角度”有哪些角度?——以前从没想过,于是只好直奔文本批注、课后思考题以及交流平台。以为只有“课文内容”“课文写法”“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等三个角度(或者说以为只需要让学生了解从这三个角度提问)。假如教材文本批注、课后思考题和交流平台不提供这三个角度,我们教学时又该怎么办? 2.提问还要分“不同角度”吗?——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时还真没想过。把自己在书上批注的问题分分类,发现确实是从不同角度提的(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句,比如“犬马齿”等;特定术语或特定表达,比如“课程结构化”、《务虚笔记》的叙事结构等;再如文本情感,比如《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精神形象等),大致是与教材提出的几个角度吻合的。我们自己在阅读时从不考虑“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学生大概率也不会在阅读时遇到疑问会首先想一想要从哪个角度提问,那么为什么还要教提问策略单元? 3.“不同角度”能否换成“不同方面”?——课堂上稍不注意是不是就把“不同角度”替换为“不同方面”了。“角度”是“观点或考虑某事的出发点”(汉典解释),“方面”则是“事情或事物的一面”(汉典解释)。一比较就比较清晰了,后者是客观的,是事实上存在的,比如说某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我们会说“一方面……另一方面……”不管哪个方面,都是该人物形象本身所具备的;前者是主观的,是不同主体基于自身立场与知识背景对同一个现象或事物的主观评判。阅读时提出问题当然是不同读者的主观意识,因此,教材用“不同角度”是很有道理的。 3.“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会不会导致“无意义提问”或“为了提问而提问”?——一想到这个问题,再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看,我的结论是很大一部分学生会的。他们提出来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指向未知,基于生活经验的未知,或者说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矛盾。比如这个字读什么,那个词是什么意思,超声波是什么东西,一光年到底有多长,豌豆苗治好了小女孩的病(豌豆苗不是药)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无意义提问”。同时,其中又交织着“为了提问而提问”,比如都问某个词语在文中什么意思,有的孩子的确不知道,有的孩子则是明知故问,这部分孩子清楚课堂上老师需要他们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联系生活经验引发联想”三个角度提问,他们更清楚考试时只要按照要求从相应角度提问就能得分,至于“为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去提问”“怎样的提问才是有价值的提问”,他们(其实也包括我们自己)是无意识忽略了。于是就这样导致了叫人哭笑不得的“为了提问而提问”。 4.“疑定有进”吗?——我们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老师提出了不少问题,学生也提出了不少问题,通过那些课堂,我们和学生的素养都得到切实提升了吗?不一定吧……六下有一篇课文叫《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说得很清楚,需要不断把问号拉成感叹号。所以,“疑”一定得是“真疑”,还得是“疑后有行动”,这样才能“疑则有进”。 5.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有关系吗?——暂时没什么发现。所以准备分两条线教学。 6.学生读了单元导语页,会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懂了,一种没意识,压根儿没想过这里能有什么问题,或者说停留在“无问题惯性思维”(在他们想来,课堂上坐等就行,老师一定准备了一堆问题,老师也一定只会点那小部分孩子回答准备好的问题)上。基于学情教学很重要,也很欠缺。我们的学情分析很多时候实际上是自我想当然的分析。 读了单元文本、交流平台,对“不同角度”和提问的层次有了大致理解,对四篇课文的单元定位也有了初步头绪。思维再从单元文本跳出来,脑子里又有哪些疑问? 1.一篇童话,三篇科普性质说明文,为什么不编排散文、诗歌、小说等体裁文本呢?是不是提问对文体有某些要求?比如《观潮》,能提问吗?——可以吧,那为什么四上第二单元不编排四篇体裁不同的课文呢?说明性文本占主体肯定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记得两年前听一次某名师上该单元的展示课,课后交流时我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该名师当时的回答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提问策略单元,而说明性文本又相对接近学生的生活,他们更容易基于生活经验未知或与生活经验矛盾提出问题,教材主要编排说明性文本,我们先按要求把这类文本整清楚。当时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