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降逆法 气逆是指脏腑气机失调,向上冲逆而言,降逆即降其冲逆之气。如肺气上逆的咳嗽、气喘,可用分推膻中法治疗;胃气上逆的恶心呕吐、暖气、呕逆,可按摩内关、足三里,以降逆止呕。 (4)消食法 消除胃中积食的方法叫消食法。如胃中宿滞引起的暖气呕吐等,用摩揉腹部等法能起到消食导滞止呕的作用。 (5)利湿法 利用增加尿量排除体内的水湿或用除痰的手法来祛痰湿为利湿法。小便短少,可用摩腹,摩揉侧腹法或擦八髎;喉中痰多引起的咳喘,可以按揉天突、中脘、内关、肺俞等穴治之。 第31页,共44页。 推拿治则治法 第1页,共44页。 六 大 原 则 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 抓住病变的本 质-治病求本 按邪正斗争所产生的虚实变化-扶正祛邪 按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调整阴阳 按脏腑、气血失调的病机-调整脏腑功能、 调理气血关系 按发病的时空和对象, -因时、因地、 因人制宜 第2页,共44页。 一、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是推拿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标和本是一个相对概念: 从邪正双方-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从病因与症状-病因是本,症状是标 从疾病先后-旧病、原发病是本;新病、 继发病是标。 第3页,共44页。 坐骨神经痛是推拿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但它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诸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髋关节炎、臀部外伤、臀肌注射位置不当、糖尿病、椎关节炎、腰骶部筋膜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癌、椎管内肿瘤等。 推拿治疗时就不能简单以推拿止痛为方法,而应明确诊断,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应的理化检查,找出疾病发生的真正原因。如属推拿疗法治疗的范围,则应视情况分别采取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等方法进行治疗,才能真正做到“治病求本”。 第4页,共44页。 正治与反治也是在推拿临床中治病求本的关键。 正治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 则补之”、“实则泻之 正治法是推拿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如:肩周炎、急性腰扭伤。 反治法-“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反治法是顺从症候而治--实质上还是正治,还是在治病求本的原则下,针对疾病本质施治的方法。如:便秘、腹泻 第5页,共44页。 “治病求本”并不排斥“标本兼治”和“急则治标”-标本主次的不同-治疗上也就有先后缓急之分 。 推拿临床经常遇到一些急性痛症-先止痛-再治本-治标为治本创造必要条件时的权宜之计-本质上仍服从“治病必求于本”。 第6页,共44页。 二、扶正祛邪 正胜于邪则病退-邪强于正则病进 推拿治疗疾病,就是使用一系列推拿手法,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使正气逐渐增强,邪气逐渐减弱,从而引导疾病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 扶正祛邪 扶正 祛邪 益气、养血、滋阴、补阳 发汗、涌吐、攻下 第7页,共44页。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一补虚泻实的原则是扶正祛邪在推拿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扶正即是补法,一般认为采用一些顺着人体经络走向、向心、轻柔用力、速度和缓的推拿手法,适用于虚证。 祛邪即是泻法,一般认为采用一些逆着人体经络走向、逆心、用力稍重、速度稍快的推拿手法,适用于实证。 扶正与祛邪的先后主次。 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第8页,共44页。 三、调整阴阳 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时,就会发生疾病。调整阴阳,也是推拿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 阳盛则阴病 -功能亢进 -使用频率高、压 力重的抑制类手法而“损其有余” 阴盛则阳病 -功能低下 -使用频率低、压力 轻的振奋类手法而“补其不足” 阴阳是相互依存的,故在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还应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也就是在补阴时,应佐以温阳;温阳时,适当配以滋阴。 第9页,共44页。 四、调整脏腑功能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治疗脏腑病变时,不能单纯考虑一个脏腑,而应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10页,共44页。 五、调理气血关系 气血是各脏腑及其它组织功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各有其功能,又相互为用。气血相互为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失常时,就会出现各种气血失调病证。 调理气血的原则为“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从而使气血关系恢复协调。 气能生血气能生血-气虚生血不足,可致血虚,或气血两虚,治疗以补气为主,兼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