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艺术》课程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诗歌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单元 风雨江山之外——中国诗人的“诗心” 本单元为导论。 诗是语言艺术的极至、王冠上的明珠。 古今凡能被称为“诗”者,无不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是一种高贵的精神生活方式。 诗歌虽然并非人类生存所必须,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追求的不仅仅是肉体的温饱,还需要精神有所寄托,心灵有所安顿,而诗歌正是人类精神寄托、心灵安顿的方式之一。 我们阅读中国诗歌,体会诗人的诗心,学习和传承的是高贵的人文精神。 之所以“高贵”,可从三方面理解: 诗本贵族之学。 真心喜欢诗歌的人有贫穷卑微无法湮灭的高贵精神,可称“精神贵族”。 中国诗歌中最能摇荡性灵震撼人心也最值得传承的是高贵的人文精神(即诗人由风雨江山感发而远远超越于风雨江山之外的“诗心”)。 我们阅读中国诗歌,是享受诗意的生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 如果能在纷繁万变的当代生活中,在忙忙碌碌的各类营求之馀,稍稍停顿片时,于静夜与千古诗人做心与心的交流,那我们有福了。因为我们正在通过语言艺术这一渠道,领悟中华民族最高贵的人文精神,同时,安顿自己躁动不宁的内心。 第二单元 声音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本单元讨论中国诗歌的“声”“情”配合问题。 阅读中国诗歌可因声求气 因声见情 人类文化史发轫之初就有“诗” 诗是纯靠有节奏的语言构成的素朴文学样式 最易挂上嘴边、最不要求复杂创作条件、最难以被剥夺的艺术形式 歌、乐、舞合一 诗歌是最接近音乐的文体。 诗与乐在发展中分分合合,但由节奏、音律等规定的音乐性始终不曾消失。 乐府、歌诗、词、曲能唱,不能唱的诗也可吟诵。 古典诗歌极其重视声与情的配合。选韵;选音。 第三单元 一片风景承载了什么 本单元讨论中国诗歌的“意象”问题 寄情于景寓意于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艺术手法。 言志抒情,不直接道出,而是创造一系列意象,给人一种情景交融的美感,意在言外,余味无穷。 “意象”原是中国古典哲学范畴。“意”指意义、意蕴,“象”指图象、形象。 以形象或图象来表情达意,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不限于文学、诗歌。 体现在诗歌艺术上,就是寄情于景寓意于象,借助可以被感知的具象表达情感与思想。 诗歌中所谓的“意象”,即“表意之象”,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 这种外在之象不仅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触觉的,甚至可以是心理的幻象。 意象寄寓着诗人所思所感所悟的形象,是情感化的物象或景象,它常常具有象征、明喻或隐喻的意义。 许多经典意象,如“秋水伊人”、“巫山云雨”、“香草美人”等,被后人推陈出新反复运用。 同一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手中,呈现截然不同的风貌,传达着不同的心情意绪。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关键在于感悟而不是解释。 第四单元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诗的语言张力 本单元讨论诗歌的语言问题。 所谓诗歌,是一种运用比散文语言更凝炼、更富于暗示性、更能引发想象与联想的语言,表现人类心灵感受或感悟的方式。 诗的语言艺术,在写作或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都是首先要注意的核心问题。 诗的语言张力指什么? 语言的弹性。 言外之意(暗示、诱发联想)。 在诗歌语言里构成张力的是它的内涵的丰厚与外延的延伸。 张力使语言发生动态变异,它突破了语言的字面意义,使语义多向度呈现。 诗歌语言不像科学用语稳定、单一、准确,它强调向多义性方面发展。 张力可通过多种手段呈现。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造、艺术时空的构建、象征与隐喻的运用、典故的使用等等。 多种手段使使诗歌获得更多的的言外之义或更为丰厚的诗性意义。 第五单元 暗示如此引人入胜——诗的象征与隐喻 本单元讨论诗歌的象征与隐喻艺术 诗歌中使用象征与隐喻是一种暗示艺术 象征是用小事物来暗示、代表一个远远超出其自身涵义的大事物 ,用人们可以感知的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抽象的不能感知的情感、观念等等。 隐喻是最普遍的象征形式之一 。 修辞的隐喻是比喻的一种。 诗歌的隐喻概念比修辞大,指表现手法,比修辞的比喻深奥曲折得多。 中国传统诗歌中的象征隐喻通常被叫做比兴、寄托。 《楚辞》的比兴与《诗经》不同,自成系统。通常只说其有寄托——就是有象征义 似喻非喻,最是妙境 ——朦胧的象征义 “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阐释出的象征义 懂得并享受暗示艺术的人是生活中的哲学家与艺术家 第六单元 有限向无限拓展——诗的艺术时空 本单元讨论中国诗歌的时间与空间艺术 存在于诗歌中的时间和空间是不能以我们生活经验中的时空来衡量的。 在诗人那里,是经过漫长酝酿的心理时空,在诗中呈现的,是艺术时空。 三个概念:现实时空、心理时空、艺术时空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神与物游”、“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英国诗人布莱克(Blake)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_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加油!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