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探究(讲座).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方法探究 摘要: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数感具有模糊性。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联系生活中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计算等,让儿童自己去感知、发现,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问题,让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关键词:小学生 数感培养 方法探究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时下“数学素养”是一个热词,数学素养是学生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会数学地思考问题,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良好的态度、习惯与水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就是建立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①。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 一、引导学生概念建构,积淀数感。 数学概念的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计算等,结合实际感受数的意义,体验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建立数感。小学生数概念的建立不能以会读会写一个数,会利用这些数进行计算为标准来衡量,而应着眼于让学生看见数,头脑中不仅仅反映出符号,还应看到该符号背后所蕴藏的丰富现实背景。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逻辑和校本实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更多地接触、经历相关的实例和情境,通过学生感受、体验,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具体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积淀数感。例如,在“认识11~20以内的数”时,教师组织学生摆小棒。提出问题:“怎么摆就能一下子看出小棒的根数?”有的2根2根为一束进行计数;有的5根5根一捆摆;还有的先把十根小棒绑一捆,再把剩下的放在另一边。学生通过讨论,比较找出最佳摆法。通过学生对具体情境的数量及关系的感觉、感知及情感体验,在交流、体验中渗透了数感。 二、引导学生操作体验,增强数感 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得到培养的。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联系起来,让儿童自己去感知、发现,在具体操作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探索机会,设计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建立起良好的数感。例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某教师设计了四步活动:①称一称:学生动手称桔子(1千克)、白糖(500克,2袋)、洗衣粉(250克,4袋)。②数一数:1千克桔子有几个?1千克白糖有几袋?1千克洗衣粉有几袋?③掂一掂:让学生用手掂自己称的1千克的物品,再在组内交换掂一掂,边掂边体会1千克的物品有多重。④找一找:拿出教师课前准备的三种外型一样而重量各异的盒子,要求学生不能用秤称,只能用手掂,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触摸”了数学,体验了“1千克”的实际重量,获得了亲身感受,并借对掂桔子等的感受来体会1千克究竟有多重,从而利用这种直接经验去测量其他物品的重,有意识地根据所学数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体察数、感知数,增强学生的数感。 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优化数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感知活动。必须依据问题的具体特征,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认真感受感知,认真分析比较,纠其本质,才能解决数学问题。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优化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例如在比较数的大小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将数50、96、35、12、23排序,用“<”或“>”来表示。用大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小得多等词语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优化数感。 四、引导学生交流拓展,丰富数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学习中应多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增强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为中小学教师及学校提供各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文案等各方面教育资源服务,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