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高中文言文课前导学策略研究.pdf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高中文言文课前导学策略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高中文言文课前导学策略研究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长期以来却存在着 诸多问题。一方面教师教学重“言”不重“文”,重“考”不重“教”,重“术” 不重“道”使文言课堂成为“满堂灌”的重灾区;另一方面学生谈文言而色变, 课堂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也不理想。笔者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将移动终端、大 数据、智课智学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手段融入课前导学环节,从课前预习入手, 探讨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教学的文学性、趣味性和思维性, 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提 升学生文言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预习效率。 关键词:智慧教育、平板教学、高中文言文、课前导学 一、案例背景 当前教育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 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实现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开展对教育教 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为推动个性化学习和针对性教学提 供支持。 对于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而言,文言文常常是一场“重头戏”,也是一块“硬 骨头”。然而高中文言文教学常常违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重“术”不重“道”, 重“考”不重“教”,重“言”不重 “文”,具体表现如下:(1)沉重的考试 压力和紧张的课时安排使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更多地集中在文言字词的落实上,忽 视对文本深层意蕴及美学价值的挖掘,使得文言教学成为“满堂灌”的重灾区; (2)学生课前预习的形式化、教师课堂反馈的浅表化,使得文言学习成为“我 要你学”的被动式输入而不是“我要学”的主动式获取;(3)学生对文言文缺 乏学习兴趣甚至存在畏惧心理更是使文言教学一度陷入困境。 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加强课堂的有 效性?提高课前学习效率,增加预习效果是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途径之一,而智 慧教育为高中文言文课前导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平台。丰富的预习资源库、开 放的互动讨论空间、便利的个性交流平台、精准的数据分析、即时的问题反馈等 等,都极大地提高了文言教学的趣味性和思维性,丰富教学的主题性和可能性, 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课堂是为了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真正助力培 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图表1: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高中文言文课前导学策略框架图 二、实施举措 1.推送预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智慧教育平台下的资源推送是十分便捷的。教师可以通过平板向学生推动多 元、丰富对的学习资源。 (1)首先是文言学习资料包,主要包括课外阅读和工具书两大类。教师向 学生们推送《古文观止》、《史记(选读)》等电子书,并发布“每周一读”任 务,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本,提炼大意主旨,完成评析报告,从而培养学生 的文言语感;同时向他们推送“汉语大词典”、“文言文学习字典”等工具书 app,义项检索和拼音诵读等功能极大地便利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输入关键 字就可以快速得到这个字的所有义项,明确读音,同时还能查看相关成语、文言 实例、同音词等。 (2)其次是微课资源,利用微课录制系统制作系统化的文言学习微课,以 某个知识点为主题编写提示问题,内容多元,包含文言常识、作者简介、文本分 析、题目讲解等各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重难点以及写作背景,极大提 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3)最后是各类拓展资料。课件、图片、文档等,形式多样,常用于比较 阅读和补充阅读时,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 以执教苏洵《六国论》为例。作为一篇史论性文章, 《六国论》见解精辟, 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明快,学生阅读难度不大。课前制作了相关预习微课, 将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学习任务等放入视频中,通过平板发布预习任务,要求 学生结合资源,自主学习。同时推送了贾谊《过秦论》、苏辙《六国论》、李桢 《六国论》的文本及译文,要求学生思考:同样都是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四人 观点有何不同,为何会有如此差异? 图表2:利用平板录制微课 图表3:通过班级空间发布预习任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智慧教育平台下的学习资料推送弥补了学生预习资源的空缺。学生结合教师提供 的预习资源,深入阅读,与文本展开自主交流和个性思考,不仅培养学生的文言 语感,提升了预习效果,同时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