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 * 快乐的家园(建议一课时完成) 一 生活中的数 BS 一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用1~5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2)“几个”和“第几” (3)用6~10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数字的由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这些数字。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 探究点1 用1~5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找一找,说一说 河里一共有5只鸭子。 排在第1。 排在第2。 排在第3。 排在第4。 排在第5。 探究点2 “几个”和“第几” 6 7 8 9 10 探究点3 用6~10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1.照样子,数一数,画一画。 ○○○ ○○ ○○○ ○ 小试牛刀 2.看图圈数。 ○ ○ ○ ○ 3.数一数,填一填。 下面一共有 ( )只小猫,第 ( )只是灰色的。 下面一共有 ( )个人,小男孩排在第 ( )。 4 3 5 3 4.看数涂色。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数学上册_的认识和加减法第课时_的认识授课新人教版.ppt
- 一年级数学上册_的认识和加减法第课时减法练习以内数的减法计算习题新人教版.ppt
- 一年级数学上册_的认识和加减法第课时减法授课新人教版.pptx
- 一年级数学上册_的认识和加减法第课时减法预习新人教版.pptx
- 一年级数学上册_的认识和加减法第课时分与合练习_的分与合习题新人教版.ppt
- 一年级数学上册_的认识和加减法第课时分与合预习新人教版.pptx
- 一年级数学上册_的认识和加减法第课时分与合授课新人教版.pptx
- 一年级数学上册_的认识和加减法第课时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及解决问题的综合练习习题新人教版.ppt
- 一年级数学上册_的认识和加减法第课时加减混合的计算习题新人教版.ppt
- 一年级数学上册_的认识和加减法第课时加法练习以内数的加法计算习题新人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