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公共卫生应急预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2 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目 录 TOC \o 1-2 \h \z 1 编制依据 1 2 分级 2 3 预测与预警 2 3.1 预报 3 3.2 预测 3 3.3 预警 3 3.4 预警解除 3 4 应急报告 4 4.1 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4 4.2 报告程序 4 4.3 报告内容 4 5 应急准备 5 6 应急处置 7 6.1 应急上报 7 6.2 应急行动 7 6.3 现场救援方案的实施原则 10 7 应急终止 11 8 术语 12 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1 编制依据 本预案编制主要依据下列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9号,自1995年10月30日起施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年5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公布施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2003年5月4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2003年5月12日卫生部长令第35号发布施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2003年11月7日卫生部令第37号发布施行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5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发[2005]11号,自2005年4月17日起施行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05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2月26日发布施行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2005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2月26日发布施行 中国石化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 2005年12月1日印发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 2006年12月25日印发 2 分级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本专项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系指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和社会范畴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事件。 2.2 分级 2.2.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Ⅰ(三级单位)级事件 a) 食物中毒7人以上,无死亡病例报告;或食物中毒7人以下,但事故发生在地区性或公司重要活动期间; b)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2人以上; c) 发生社会范畴的较大传染病疫情:地区性出现霍乱病例;鼠疫、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可疑病人及时发现,局限在一个较小的区域,无向外传播的迹象;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少数单位内暴发、流行,并有扩散趋势等。 d) 涉及三级单位驻在地的局部区域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e) 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部分发生不良反应。 f)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Ⅱ(三级单位所属四级单位)级事件 a) 食物中毒7人以下,无死亡病例报告,但事故发生地区性或单位重要活动期间; b)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人; c) 涉及三级单位所属单位驻在地的局部区域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d) 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e)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 预测与预警 三级单位应急指挥中心根据重特大事件预测与预警结果,针对重特大事件开展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 预报 三级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和三级单位机关职能部门应通过以下途径获取预报信息: a) 国家、地方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预警信息; b) 三级单位所属四级单位获取的地方政府利用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预警信息; c) 胜利油田、作业三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向三级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告知的预报信息; d) 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件,经风险评估得出的事件发展趋势报告。 3.2 预测 三级单位应急指挥中心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以及政府发布的四级预警(红、橙、黄、蓝),结合三级单位的实际情

文档评论(0)

暗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