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4 章 邓子基等:《财政学》,高等
社会救助支出 教育出版社, 2014 年。
第 4 章 社会救助支出
纲要
1. 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2. 我国社会救助项目
3.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4.1 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 贫困的衡量
• 贫困线 (poverty line)
• 一般以收入或消费支出为标准确定,那些收入水平低于收入标准,
或者消费水平低于消费支出标准的人被界定为“穷人”。
• 每年根据价格水平的变动调整,且取决于家庭规模。
• 贫困率 (poverty rate )
• 指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常被用以衡量一国收入分配状况。
图 8-1 我国贫困线变化图( 1986-2011
年)
4.2 我国社会救助项目
农村扶贫开发计划
• 中国反贫困进程
• 1978-1985 年间,主要借助经济增长推进;
• 1986 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农村反贫困计划
• 中国农村扶贫支出计划: 1986-2000 年
中国农村扶贫支出计划: 1986-2000 年
农村低保制度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7 年起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运作
• 以收入调查(means-tested) 为基础;
• 采取补差机制
家庭月保障金额=当地月保障标准家ᄡ庭人 口数- 家庭月收入总额
图 4-1 中国农村低保制度覆盖面( 2005-2012 )
• 农村五保
• 供养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
抚养义务人的老年、残疾或者未满 16 周岁的村民
• 供养内容: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或保教。
• 农村医疗救助
• 2006 年底,全国所有涉农县(市、区)都建立了这一制度。
城市低保制度
• 城市贫困问题的大量出现
• 直到 1990 年代初期,城镇贫困的严重性都远远小于农村;
• 1994 年以后,国有部门的大幅缩减,导致大规模的城镇失业
问题。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确立
• 1993 年 6 月 1 日,上海市率先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
• 1997 年 8 月,经试点推广后,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制度正式确
立
图 4-2 城市低保制度的覆盖面( 2005-2012 年) 单位:万人
图 4-3 城市低保标准与支出水平( 2003-2013 年)
4.3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 社会救助计划的途径
• 市场途径
• 在农村实施的以项目开发为基础的各种扶贫计划;
• 一般被认为具有“造血”功能,而不只是“输血”功能。
• 转移支付
• 主要是最低生活保障和救灾救济项目;
• 除现金补助外,还提供实物救助方式。
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
• 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差机制
• 等同于对受助者增加的收入以 100%税率课税。
• 经济效应分析
• 张三的工作决策
• 获得救助后张三的工作决策
maxU (L m,)
s.t. l + L = T 或m = -wL + wT
月
收
入 | |=w
斜率 (工资率)
D
U3
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