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钢圆筒技术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中的应用.ppt

大直径钢圆筒技术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中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岛外侧需在施打挤密砂桩前回填2.0m碎石垫层。 (2)圆筒内回填、插板处理,井点降水预压; -16.0m 碎石垫层 碎石垫层 2、人工岛筑岛方案介绍 (1)西小岛合龙后,岛内回填砂至-5.0m,降水至-6.0m,插塑料排水板; (2)回填砂至+5.0m,降水至-16.0m; (3)满载预压120天;(西大岛满载预压150天) (4)软基处理期间,海侧可同步施工挤密砂桩(置换率为25.6%)和护坡结构; -16.0m 中粗砂 -5.0m +5.0m 挤 密 砂 桩 挤 密 砂 桩 2、人工岛筑岛方案介绍 (1)软基处理结束后,基坑开挖至-5.0m; (2)施打隧道桩基结构、简易支护结构; -16.0m -5.0m 挤 密 砂 桩 挤 密 砂 桩 2、人工岛筑岛方案介绍 (1)基坑开挖至-12.5m; (2)现浇隧道结构; -16.0m 现浇隧道结构 挤 密 砂 桩 挤 密 砂 桩 2、人工岛筑岛方案介绍 (1)回填,拔支护结构桩,周转使用; (2)回填,振沉密实中粗砂; -16.0m 现浇隧道结构 挤 密 砂 桩 挤 密 砂 桩 2、人工岛筑岛方案介绍 目 录 人工岛钢圆筒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1)钢圆筒结构稳定分析 (2)钢圆筒结构设计 (3)钢圆筒结构振沉分析及施工振沉技术 (4)钢圆筒结构止水效果分析 (5)耐久性设计 (6)钢圆筒振沉施工验收标准 1、钢圆筒稳定分析 钢圆筒稳定分析采用日本的OCDI和插入式圆筒的施工工法 同时采用Plaxis 3D Foundation岩土有限元软件复核 。 对东、西人工岛六种工况组合分析,结果表明位移、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滑动安全系数、剪切变形安全系数等都满足要求。在此重点介绍三种工况。 1、钢圆筒稳定分析 工况一:岛内堆高至+5.0m,岛内、外水位+1.5m,岛外原泥面标高-16.0m,未进行挤密砂桩处理。这种工况结构体受力类似于10万吨级码头。目前,现场施工已进行至该工况状态,监测表明,结构位移小于15cm,稳定情况理想。 (码头) 回填中粗砂 21.0m 工况A示意图 +5.0m -16.0m 1、钢圆筒稳定分析 工况2:西小岛岛内抽水至-14m,开挖隧道基坑至-12.5m,岛外回填至-8m。是整个工程的控制工况,需承受高达17.0m静水压力,结构受力状态为外海深基坑,较码头结构更为复杂。计算结果表明:圆筒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结构位移可控。 17.0m 工况2 示意图 -8.0m 海侧 深基坑 1、钢圆筒稳定分析 工况3:隧道人工岛护岸断面完全形成,分别采用重现期为100年的高潮位及相应设计波高和重现期为100年的低潮位及相应设计波高对稳定进行验算,结果满足要求。(护岸) 2. 钢圆筒结构设计 (1)钢圆筒顶部1.0m范围内,采用壁厚25mm的钢板加强。 (2)沿环向间隔100,焊接T型钢作为纵向加强肋共36条。 (3)在钢圆筒下沉面以上,焊接横向加强钢板间距3.2m~3.5m 。 (4)钢圆筒底部0.5m高范围内,采用25mm壁厚钢板加强。 为了满足钢圆筒振沉期间的强度要求,分别对钢圆筒筒顶、 筒底、横向和纵向进行了加强 3、钢圆筒结构振沉分析及施工振沉技术 钢圆筒的振沉采用8台大型APE600液压振连动振沉。 主要项目 单台 8台 激振力(kN) 4948 39584 功率(kW) 671.4 5371.2 偏心矩(kg.m) 230 1840 重量(t) 23 184 根据西岛和东岛的地质资料,选取最不利钻孔的数据采用多种方法对液压锤的激振力进行了校核,各种计算方法激振力富裕系数均接近1.4,振幅4.34mm,振沉系统能力满足要求。 一句话带过 自主开发 插入式大直径钢圆筒技术 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中的应用 Contents 目 录 推广及应用前景 插入式大直径圆筒技术应用历史概述 插入式大直径圆筒结构在港珠澳大桥隧道人工岛工程中的成功应用 插入式大直径圆筒技术应用历史概述 大圆筒结构通常是指直径在6~7米以上的无底、无内隔墙的薄壁圆柱壳结构,多由钢筋混凝土材料或钢质材料制成。(最大直径32米) 对深厚软土地基、水深浪大的恶劣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该结构始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法国。前苏联与乌克兰在六十年代开始研究和推广。 在日本护岸、防波堤工程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典型案例是1994年投入使用的关西海上机场围海造陆工程,该工程岸壁主体结构就是建在复合地基上的插入式大圆筒结构。 插入式大直径圆筒技术应用历史概述 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该技术。我院多年来联合有关院校、科研机构和施工单位,在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方面不断探索,使圆筒结构在多个项目中获得应用。 工程名称 时间

文档评论(0)

超级文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机构承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安全管理制度、PPT演示方案定制

认证主体温州文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30303MA2863EJ3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