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
PAGE
PAGE 1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
(配合新课标编写)
目录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物质的量
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第三章 铁金属材料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金属材料
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实验活动3 同周期、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的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应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旨在用其发现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本课以图片导入,共有“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两部分内容。具体来说,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认识物质世界;继而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基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混合物体系的认识,然后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生产生活实际。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基于分类观,按照元素组成,能对已知物质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简单分类,利用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建立元素与物质的联系。
2、学会从微粒大小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理解分散系、胶体等基本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
3、基于物质类别探究物质转化的规律,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联系及转化特征。
4、能应用分类观及物质转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观察能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学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学习探究中,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的设想;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学习,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建立分类观,并能将已有知识进行系统整合。
(2)准确理解胶体概念,掌握胶体重要性质。
(3)理解物质转化规律并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2.难点:
(1)建立分类观,并用其探寻物质转化规律。
(2)利用物质转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典型物质的基本性质,涉及单质、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类别。但学生的知识是单一的,分散的没有进行系统地整合,也就不能更清晰地认识其中所蕴含的规律。而高中阶段,学生将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物质,而往往是复杂的实际的甚至是陌生的物质体系,更迫切地需要学科思想方法的指导。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探究式、问题诱导法
七、教学准备:师准备实验器材、课件等。
八、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师结合实例,引入分类法,明确其应用价值。
师引导:【引入】展示图书馆或超市分门别类摆放物品的实例,明确分类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列举“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等分类方法。
2.生活动:感受分类法的优点,明确分类法需要概括物质共性,确定分类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会有差异。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物质的分类
1.实践活动,生应用分类法将物质进行分类。
(1)师引导:将“物质”进行分类,明确各类物质共性(定义),并举例说明。
(2)生将物质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