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的护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恢复期(后期或后发症期):起病7 ~ 10天后,多数痊愈,少数在热退后几日-半年出现迟发变态反应。 后发热:经治疗或自愈后再度发热,38°C左右,1-3天可自退,不需治疗。 反应性脑膜炎:在后发热时或稍后出现,钩体培养阴性,预后良好。 眼并发症:退热1W~1M,虹膜睫状体炎、脉络炎或葡萄膜炎等。 闭塞性脑动脉炎:病后半月到5个月出现。脑基底部多发动脉炎导致脑缺血,反复引起偏瘫、失语等,大多可恢复。 临床表现 常规: 血常规:WBC正常或↑,中性正常或↑; 尿常规:蛋白尿,可见WBC、RBC、管型 血沉:增快,以黄疸出血型明显。 血清学检查: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抗体滴度4 倍↑增长 ELISA 测定血清钩体IgM抗体 病原学检查:早期患者的血液、脑脊液或尿 血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疫水接触史。 临床表现:早期三症三征 突出表现 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 并发:肺出血,黄疸,肾脏损害,脑 膜脑炎,或出现“赫氏反应”。 辅助诊断:肝、肾功、三大常规、PT、 MAT。确诊:血清学或病原体检查阳性 诊 断 预后 本病因临床类型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因而预后有很大的不同,轻型病例或亚临床型病例,预后良好,病死率低,而重症病例如肺大出血、休克、肝肾功能障碍、微循环障碍,中枢神经严重损害等其病死率高。本病的平均死亡率10%左右。如能在起病2日内应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病死率可降至6%以下,无黄疸型钩体病在国内外的病死率最低为1%-2%左右,有眼和神经系统并发症者有时可长期遗留后遗症。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钩端螺旋体病的护理 案例导入 患者男,18岁,因发热、乏力、少尿、双小腿酸痛1周入院。体温最高39.5℃。发病第6天出现黑便,伴呕吐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发病前2 d有在山塘游泳史。查体:T 37℃,P 90次/min,BP 13/10 kPa,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可触及腹股沟淋巴结,双侧结膜充血较明显,心肺腹无异常体征。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腓肠肌压痛明显,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 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护理。 熟悉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与预防。 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和诊断。 学习目标 内容提要 1.概述 2.病原学 3.流行病学 4.发病机理 5.临床表现 6.实验室检查 7.诊断 8.治疗 9.预后 10.护理 定义:简称钩体病,是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 传染源:鼠及猪类,属人畜共患病(anthropozoonosis)或称自然疫源性疾病(natural focus diseases)。 临床特点: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和肝肾功能损害。 常见死因: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 心肌炎、溶血等。 概 述 病原学 螺旋钩体(简称钩体)非常纤细,螺旋盘绕细致,规则而紧密,长约6-20um有12-18个螺旋,直径0.1-0.2um,在靠近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常弯曲或钩状,故称钩端螺旋体。 钩体基本结构是菌体,细长轴丝和透明外膜所组成。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钩体运动非常活跃,沿长轴旋转运动,菌体中央部分较僵直,两端柔软,有较强的穿透力。 病原学 病原学 钩体在培养特性上是需氧菌,在含兔血清的培养基内,PH7.2左右,温度28-30℃进行培养,生长繁殖缓慢,需1周左右,对酸性及碱性环境都较敏感,在PH7.0-7.5之间最适宜。钩体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在无杀菌污染的中性自来水中,可存活40天;在潮湿而酸碱度适宜的土壤中,则可生存达3个月,对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均无抵抗力,极易被来苏儿、70%酒精、漂白粉及肥皂所杀死,对干燥非常敏感。 病原学 钩体的抗原结构较复杂,通过血清学方法,将具有相关抗原结构的钩体划为同一血清群,而将抗原结构上一致的菌株称为同一血清型,至1986年国际上发现和确定有23群200型,国内有18群70型,仍有新型不断发现,常见的有黄疸出血群,七日热群,波摩那群、犬群、澳洲群、秋季热群等,我国雨水洪水型主要由波摩那群引起,而稻田型流行株则以黄疸出血群为代表。 发病机制 钩端螺旋体 ↓皮肤或黏膜 (血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制作各种教学PPT制作,如医学教学PPT,幼儿园教学培训PPT等等。本人已有8年的PPT制作经验,希望我制作的PPT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为您提供您所想要的效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