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阅读专题4】逆鳞有术:公私兼顾的劝谏之道.docx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阅读专题4】逆鳞有术:公私兼顾的劝谏之道.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4 逆鳞有术:公私兼顾的劝谏之道 【专题解释】 以精读《谏逐客书》为主,辅以联读《谏太宗十思疏》《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把握实用文目的性、针对性的功能特点,了解古代文论中的劝谏艺术,深入探讨公私兼顾的劝谏之道,感受中国传统的劝谏文化。 【预习任务】 1.精读《谏逐客书》,疏通文言字词,掌握文章内容。 2.联读《谏太宗十思疏》《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提供参考译文,了解文章内容。 3.通过自主查阅等方式,从“写作原因及对象”“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立场、观点或行为”“写作目的”四个方面提炼相关信息,建议合理设计表格加以完成 【学习任务】 导入:“劝”,意为用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谏”,意为规劝,使改正错误。在中国,“劝谏”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种文化。“劝谏文化”兴起于先秦时代,它不但对中国的政治结构有深刻的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同样影响巨大。 任务一 破解劝谏的内涵特征 1.《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四篇文章都是“劝谏文化”的代表作,它们在文体上有何共性特征? 劝谏类文章以论述文为主,如《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都是典范的论述文;即便是史传文学,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其中的劝谏部分也可以视为局部的论述文。劝谏类文章的共性特征是实用性,以论述为表达特色。 2.实用性、针对性是劝谏类文章的文体特点,往往具有明确的对象和目的等,阅读四篇文章并完成表格。 文章 劝谏背景 劝谏主体 劝谏对象 劝谏目的 《谏逐客书》 《谏太宗十思疏》 《烛之武退秦师》 《触龙说赵太后》 学生自主完成。比如《谏逐客书》,劝谏背景是郑国修渠一事给秦国宗室贵族提供了进谗言之机,致使秦王下令驱逐所有客卿;当时,秦国已经是第一强国,国家的战略目标已然调整为吞灭六国,完成统一天下大业。劝谏主体是李斯,方面他作为客卿身在被驱逐的行列,另一方面他当时颇受秦王信任,具有较高的地位。劝谏对象为秦王,身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其战略目标是吞灭六国、一统天下。劝谏目的是阐明逐客之过,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 3.综上所述,你认为劝谏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劝谏往往是臣子对君主进言规劝,使其正视缺点、改正错误。在劝谏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劝谏的背景和目的,更要考虑到双方的身份、地位及立场等。 任务二 鉴赏劝谏的语言艺术 1.优秀的劝谏类文章往往文脉贯通,文采斐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以《谏逐客书》为例,可反复诵读,感受其语言表达的独有魅力。 2.以小组为单位,鉴赏《谏逐客书》的语言艺术,可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等形式加以呈现。 可从“对比的艺术”“比喻的艺术”“类比的艺术”“铺排的艺术”“正反的艺术”等方面进行赏析。比如,《谏逐客书》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且多种多样,以第二段为例:第一层以珠宝等物为喻设问作结,第二层以玩好美女为喻进行推论,第三层以音乐为喻进行对比,第四层以人和物作比较,设喻丰富蕴藉,写法灵活多变,运笔酣畅淋漓。 任务三 区分劝谏的方式类别 1.劝谏有不同的方式,劝谏文章也有不同的分类,尝试对四篇文章以特定的角度进行分类。 学生自主探讨,答案不求统一。劝谏大致可以分为直言和曲言,两者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方式不同。抛开语言表达,《谏太宗十思疏》属于直言进谏,另外三篇则属于曲言劝谏。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一代诤臣魏征直言相谏,忠心可鉴。如果另外三篇文章中的劝谏者也采用同样的劝谏方式,可能会遭遇何种困境? 文章 劝谏目的 劝谏困境 《谏逐客书》 《烛之武退秦师》 《触龙说赵太后》 学生合作完成。比如,《谏逐客书》的劝谏目的是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而劝谏困境恰恰就是李斯自己作为客卿亦在被驱逐的行列,难免会有保位护己之嫌,从而大大降低劝谏的说服力。 3.结合以上分析,概括劝谏困境的实质。 劝谏困境一方面在于劝谏对象,因其大多是君王,地位高高在上,既与国家密不可分,同时又具有个体的性情、喜好、缺点等;另一方面在于劝谏主体,因其个人的身份、地位、立场等常与劝谏目的有所牵扯,导致公私界限不明。总之,劝谏困境的实质往往在于公与私的矛盾和对立。 任务四 兼顾劝谏的公私立场 1.“公事公办”,如此劝谏当然简单明了;一旦涉及双方的立场、关系或亲疏,就容易导致公私混淆。尝试厘清《谏逐客书》《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三篇文章中的公私立场。 学生自主研讨。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公”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阐明退兵的重要性,“私”是站在郑国的立场上为了解围自救。 2.面对公私并存的复杂局面,劝谏者如何才能做到公私兼顾?以上述三篇文章为例,探究公私兼顾的劝谏之道。 学生自主研讨,答案不求统 (1)隐私显公。鉴于私人立场的敏感性,可以选择避实就虚。比如,《谏逐客书》中李斯作为客卿的身份较为尴尬,如果过分强调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0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