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
1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动力学初步
化学动力学(化学的动力学)研究的是反应进行的速率, 并根据研究反应速率提供的信息探讨反应机理,即研究反应的快慢和反应进行的途径。
H2与O2具有生成H2O的强烈趋势, 但室温下气体混合物放置1万年仍看不出生成H2O的迹象。为了利用这个反应释放的巨大能量, 就必须提供适当的动力学条件。因此,化学动力学研究还在于其实用意义。
第1页/共58页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碰撞理论、过
渡状态理论和活化能概念;
理解并会用浓度、温度、催化剂诸因素解释其对化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掌握Arrhenius公式的应用,会用其求算活化
能及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
理解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会进行基元反
应有关的简单计算;
5. 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的特征。
第2页/共58页
6.1 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Average rate and instantaneous
rate of chemical reaction
6.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nfluential factors on chemical
reaction rate
6.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Brief
introductory to reaction rate
theory
6.4 化学反应机理及其研究方法
Chemical reaction mechanism and
the study methods
第3页/共58页
6.1.1 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The average
rate of chemical reaction
6.1.2 反应的瞬时速率Instantaneous
rate of chemical reaction
6.1 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Average rate and instantaneous
rate of chemical reaction
第4页/共58页
定 义
反应速率 (反应比率) 是指给定条件下反应物通过化
学反应转化为产物的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
的减少或者产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浓度常用moldm–3,时间常用s,min,h,d,y。反
应速率又分为平均速率(平均比率)和瞬时速率(瞬间
比率)两种表示方法。
6.1.1 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以H2O2在水溶液中的分解反应为例讨论这两个概念。
第5页/共58页
(-△c(H2O2)/△t)/mol·dm–3·s–1
△c(H2O2)/mol·dm–3
△t/s
c(H2O2)/mol·dm–3
t/s
15.0×10-4
10.5×10-4
8.0×10-4
6.3×10-4
4.8×10-4
4.8×10-4
2.8×10-4
-
-
-
-
-
-
-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0
400
800
1 200
1 600
2 000
2 400
2 800
第6页/共58页
▲ 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往往取决于哪一种物质更易
通过实验监测其浓度变化。
▲ 速率方程相同,但各自的k不同。
第7页/共58页
瞬时速率只能用作图的方法得到,例如对于反应(45 ℃ ):
2N2O5 →4NO2+O2
6.1.2 反应的瞬时速率
第8页/共58页
6.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Brief
introductory to reaction rate
theory
6.2.1 碰撞理论 Collision theory
6.2.2 过渡状态理论 Transition state
theory
6.2.3 活化能 Ea Activation energy
第9页/共58页
1918年 Lewis以气体分子运动论为基础提出。
发生有效碰撞的两个基本前提:
● 碰撞粒子的动能必须足够大
● 对有些物种而言,碰撞的几何方位要适当
6.2.1 碰撞理论
第10页/共58页
对 HCl 和 NH3 的气相反应,显然 HCl 的 H 端只能通过狭窄的“窗口”接近孤对电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机会自然小多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