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脚印课堂实录.doc

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脚印课堂实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8 《脚印》课堂实录 组织教学,师生互问好。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一位台湾诗人,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他就是余光中。1972年的一个深夜,离开大陆二十三年,已经四十岁的余光中感到回家无望,于是仅仅用了20分钟,一首小诗就从他的笔端缓缓流出。 (播放《故乡的原风景》,教师深情朗诵。朗诵完毕,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掌,被深深地感动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师:刚才在听朗诵时,同学们非常专注地眼神,告诉我你们被这首诗打动了,那么你此时的感受是什么? 生: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是如此的深刻,我也想家了。 师:看来,乡愁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今天我们所学习课文的作者,和余光中有着同样地命运。他们都是有家不能回,充满了对家乡深刻的思念。下面,我们来学习新课,《脚印》,感受作者王鼎均的乡愁。 讲授新课 简介作者 师: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作者。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生:王鼎均,曾用名方以直,山东临沂县人,1925年生,抗战末期弃学从军,1949年到台湾。曾在报社任副刊主编,也当过教师。1979年应聘至美国西东大学任教,之后定居纽约至今。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以散文产量最丰,成就最大。 师:作者王鼎均本是山东人,由于战争的关系来到台湾,三十年后,在美国任教,并定居美国。看来,归家的路途是如此的遥远,他的乡愁较余光中更胜一筹。 分析课文 倾听乡愁 师:下面我们来分析课文,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回到我的问题。作者的乡愁带有生么的特点? 生:“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 师:回答正确,那么“像感冒一样的温柔”是怎样的温柔?“感冒一样”作温柔的修饰语,那我们分析,感冒有什么特点? 生:“像感冒一样”显然强调的是不强烈,但是时间较长,发自全身心。 品味脚印 脚印的传说 师:带着这种像感冒一样的温柔,我们来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提到一个传说,这个传说是什么? 生:“人死了,他的鬼魂要把生前的脚印一个一个都捡起来。” 脚印的捡拾 师:喔,原来是这样一个传说,要把生前的脚印捡起来,那么为了这件事,他的鬼魂就要把生前经过的路再走一遍。那么,我们我们就沿着这个鬼魂的脚印走起,在第二自然段中,他都捡起了哪些地方的脚印? 生:车中船中,桥上路上,街头巷尾。 师:除此之外,还捡起了哪些地方的脚印呢?下面我们来分析第三自然段。找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生:密密的树林里,黄叶底下,花市,长街,湖,广场,在家门外,窗外,后院的墙外等。 脚印的疑惑 师:不错,回答的很完整,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人死后,捡起了他生前的脚印,总有一天会走到终点,想到这些,作者就激动起来,但是,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又开始怀疑起来了?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开始怀疑? 生:第四然段开头,“有时候,我一想起这个传说就激动;有时候,我也一想起这个传说就怀疑。” 师:这句话位于自然段的开头,在本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生:过渡句,承上启下。 师:正确,承接上文,引起下文。那么,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作者怀疑的是什么? 生:人死后,牛头马面就在一旁等候,他的鬼魂哪有时间去捡脚印? 生:喝了孟婆汤后,她的回魂哪有记忆和能力去捡拾生前的脚印? 师:对于这样的疑问,作者在文中做了如何解释? 生:在第四自然段结尾出现,“好,古圣先贤创设神话,今圣后贤修正神话,我们只有拆开那个森严的故事结构,容纳新的传奇。” 脚印的终点 师:作者在开头提出了疑问,在结尾又做出了满意的回答。名为怀疑,实为肯定,坚信捡脚印的传说是可通可行的,这样才能完成一次精神上的脚印旅行。也就是说,既然有了开头,就要有始有终。那么,请同学们在原文找出这次脚印旅行的终点是哪里? 生:第六自然段结尾,“若把平生行程再走一遍,这旅程的终站,当然就是故乡。?” 师:好,回答正确。作者在文中运用“当然”二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生:运用“当然”二字,是代表一种肯定的语气,毫无疑问,终点就是故乡,没有丝毫的怀疑,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肯定。 师:是啊,中华民族历来讲究落叶归根,饮水思源。在2013年清明节,有这样一条新闻消息,“60年乡愁促落叶归根 台湾老兵清明情结感动现场”,老师把它读出来,大家共同分享。(播放背景音乐《想家的时候》) 60年乡愁促落叶归根 台湾老兵清明情结感动现场 “家是人生的根,家是人生的归宿,家就是根。生为中国人,

文档评论(0)

文案操作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文案制定、企划、PPT制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