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七、鲜 味 鲜味与蛋白质和核苷酸含量、状态有关。 肉类、鱼贝类、可食菌类、植物原料。 “高汤”——利用各种动物原料的下脚料经过长时间熬煮的汤汁。 (讲究的“高汤”是用整鸡、整鸭、火腿和鲜猪蹄肘炖制的汤汁。) * 鲜味成分和鲜味剂 鲜味成分主要是氨基酸、肽、核苷酸、琥珀酸。 1.鲜味氨基酸——谷氨酸钠(味精) 2.鲜味核苷酸——肌苷酸、鸟苷酸 3.琥珀酸(贝类) * 1.谷氨酸钠(味精) 使用注意问题: (1)菜肴的酸碱性 味精理想使用范围:pH6~8。 (2)加热的温度和时间 成菜后放入味精,勿长时间强热加工食品。 (3)味精与食盐搭配 味精用量根据原料量、食盐量等确定。 * 八、涩 味 涩味——单宁或多酚与唾液中的蛋白缔合而产生沉淀或聚集体引起的,同时能使口腔组织粗糙收缩。 引起涩味的化学成分:鞣质(单宁)、草酸、明矾、高价金属离子和不溶性无机盐 * 涩味是烹调菜肴时应除去的味。 涩味的原料——焯水(涩味物质可溶) 水果——贮存一定时间(后熟中的氧化作用,去除涩味) 八、涩 味 * 九、复合味和调味技术 复合味——用两种以上具有特征基本味的呈味物质综合产生的味感。 复合味是味觉效应和嗅觉效应的综合。 复合味分类: ①两种以上味感的综合; ②味觉效应与嗅觉效应的综合。 * 调味技术 所有的复合味——原料在烹调或加工过程中,几种调料的综合利用。 复合味调配技术的基本原理,利用对比、相乘、相消、转化等四项作用。 * 第五节 菜肴和面点的形 一、菜肴面点的形状 二、菜肴面点的形态 * 一、菜肴面点的形状 形状对于菜肴来说,是刀工技术下的工艺成果。 形状对于面点来说,就是最终的产品形状。 * 二、菜肴面点的形态 (一)液态食品 (二)泡沫类食品 (三)凝胶状食品 (四)组织状食品 (五)多孔状食品 (六)粉体食品 * 第六节 食品和菜肴面点的质 食品的质构(质地、质感)——口腔对食品的触觉感觉,即咀嚼感、软硬、粗细等。 质构影响因素: 食品的基本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脂肪) 组织结构 温度 * 质构主要特性 ①机械特性:包括硬度、凝结性、黏性、弹性、附着性;脆性、咀嚼性和胶黏性; ②几何特性:是指构成食品的颗粒大小、形态和微粒排列方向等性质。 ③触觉特性:是与食品持水率、含油率、含脂量以及蛋白质和多糖类含量及相互之间比例有关的性质。 * (三)水产品的气味 肉类水产品气味突出——腥臭味,并随新鲜度的降低而增强。 新鲜鱼类和海产品的腥气——极其特殊的腥臭味。 新鲜度降低的臭气成分——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以及脂肪酸氧化生成物等。 * (四)肉类的气味 畜肉的气味稍重于禽肉。野生动物肉的气味重于家养的。 新鲜动物肉气味小,有血腥味——乳酸及一些氨、胺类物质。 肉的气味来源于肌肉和脂肪部分。 不同肉的气味不同——脂溶性挥发性成分。 * 第四节 菜肴的味 一、滋味概述 二、酸 味 三、甜 味 四、咸 味 五、苦 味 六、辣 味 七、鲜 味 八、涩 味 九、复合味和调味技术 * 一、滋味概述 (一)滋味的概念 (二)滋味的分类 (三)滋味的相互作用 * (一)滋味的概念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的所有感觉总称为口味或口感。包括舌头和口腔的各种感觉。 滋味(味感)是指由舌头上的特定的感觉器所感受到的感觉。 * 舌头的表面有味蕾。 舌面对味敏感区域: 前部——甜味 舌尖和边缘——咸味 靠腮帮两侧——酸味 舌根部——苦味 * (二)滋味的分类 生理角度:生理基本味 甜、酸、咸、苦味(这四种味在舌头上都有与之对应的、专一性较强的味感受器。 化学角度:单一味和复合味。 * (三)滋味的相互作用 (1)对比作用 (2)相乘作用 (3)相消作用 (4)转化作用 * (1)对比作用 对比作用——同时品尝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味,出现其中一种味道(一般是主味)更加突出的现象。 * (2)相乘作用 相乘作用——把具有同样味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呈味物质互相混合在一起,从而出现味感增强的相乘效果。(有时也叫协同作用)。 * (3)相消作用 相消作用——两种不同味感的呈味物质以适当的浓度混合以后,可使得两者的味感都比单独使用时有所减弱。 即是相乘作用的反作用。 * (4)转化作用 转化作用——由于受某一种味觉的呈味物质的影响,使得另一种呈味物质原有的味觉性质发生改变的现象。 * 二、酸 味 (一)酸味的概述 (二)酸味特性 (三)酸味剂 * (一)酸味的概述 酸味感——舌粘膜受到氢离子刺激引起的。(有机酸的阴离子比无机酸的容易吸附) 食物进入口腔后使溶液的pH值低于人的酸味阈值时才可产生酸味。 酸味阈值:无机酸约在pH值3.4~3.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江苏招生计划专刊(可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pdf
- 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设计(足球18课时).doc
- 埃森哲-平安银行零售转型零售网点规划及转型、改造方案_201608.pdf VIP
- AP音乐理论 2022年真题 附答案和评分标准 AP Music Theory 2022 Real Exam with Answers and Scoring Guidelines.pdf VIP
- JT-T-1111-2017综合货运枢纽分类与基本要求.docx VIP
- 小学古诗词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doc
- 晋剧《清风亭》剧本.doc
- 弧微分曲率及其计算公式曲率圆与曲率半径.PPT
- 自建房安全隐患培训课件.pptx VIP
- 如何上好自习课,使晚自习更高效 主题班会课件(共15张ppt)七年级.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