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教案 第1课 正确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docx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教案 第1课 正确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8 PAGE 8 PAGE 3 PAGE 3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 教案 课时分配表 章序 课程内容 课时 备注 1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4 2 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4 3 培育优良的劳动品质 4 4 保障合法的劳动权益 4 5 确保劳动安全 4 6 开展日常生活劳动 6 7 开展生产劳动 4 8 开展服务性劳动 2 合计 32 课题 正确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劳动的含义和分类。 (2)理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3)了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素质目标: (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体会我国古代在农业科学和天文科学方面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劳动的含义和分类;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教学难点:理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课堂实践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 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 min)→新课预热(5 min)→案例导入(5 min)→传授新知(23 min)→课堂讨论(10 min) 第2节课:互动导入(5 min)→传授新知(20 min)→课堂讨论(15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考勤 (2 min)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新课预热 (5 min) 【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内容、考核标准等 【学生】聆听、互动 通过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相互熟悉,并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大致内容和考核要求 案例导入 (5 min) 【教师】讲述案例“为什么要劳动”(详见教材),并提出问题: (1)你认为小朱的抱怨有道理吗?为什么? (2)劳动对个人和社会分别具有哪些价值?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23 min)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入新知,讲解劳动的相关知识 一、劳动的含义和分类 ?【教师】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理解劳动的?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讲解新知 劳动是人类改变劳动对象,使之满足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人为了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质,就必须使其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 劳动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讲解新知 (一)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按劳动的自然形态划分,可将劳动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生产劳动为非生产劳动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而非生产劳动又为生产劳动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是指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工人、农民、工程师、农艺师等劳动者的劳动,如工业和农业生产中的劳动,以及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部分劳动(如产品的分类、加工、包装、保管等),也包括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劳动者的劳动(如劳动管理、技术管理、人事管理、工艺流程设计等)。 2.非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是指不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如教师上课、演员表演等服务性劳动。非生产劳动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和人类对精神生活、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各方面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非生产劳动与生产劳动一样,是社会分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按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在劳动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劳动划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是指以使用或消耗体力为主的劳动,脑力劳动是指以使用或消耗脑力为主的劳动。 ?【教师】提出问题: 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讲解新知 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的基础,脑力劳动支配体力劳动,两者共同创造劳动价值。在具体劳动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存在,人的任何劳动都是体力和脑力同时消耗的过程。例如,种植水稻虽然以体力劳动为主,但仍然需要人通过脑力劳动来确定种植的位置、施肥的时机、肥料的种类等;写作虽然以脑力劳动为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