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崎病疾病诊断标准、丙球冲击治疗、丙球无反应型川崎病无效风险、激素治疗指征和糖皮质激素给药方案
川崎病疾病诊断标准、丙球冲击治疗、丙球无反应型川崎病无效风险、激素治疗指征和糖皮质激素给药方案
川崎病也称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血管炎,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川崎病引发冠状动脉病变是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原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冲击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是川崎病的一线治疗,10%至20%川崎病患儿对IVIG耐药,为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
川崎病诊断
川崎病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相结合确立诊断。对于诊断指南,六项诊断标准中应有五项即可诊断 KD,将发热作为强制性标准,其余五项标准中满足四项可明确诊断。
表 1. 川崎病诊断标准
约 15% 的川崎病患儿仅满足上述诊断标准的 3~4 项,但在病程中经超声心动图或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瘤,或满足上述诊断标准中的 4 项,但超声心动图可见冠状动脉壁辉度增强,称为不完全/非典型川崎病。除超声心动图外,实验室检查指标对诊断川崎病有一定意义(。
表 2. KD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丙球冲击治疗:川崎病一线治疗
IVIG可显著降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风险、减轻患者发热等临床表现,已被用于川崎病的标准一线治疗长达40年。IVIG 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中和细菌或病毒介导的超抗原抑制和抑制 T 细胞的活化从而减少抗体的生成有关。在 KD 症状出现后10天内一次性给予 2 g/kg,10~12 h 内输注完毕。症状出现超过10天给药可能缓解川崎病活动期患者的症状,但对预防冠状动脉瘤作用有限。
IVIG 给药方案有三种:
1)400 mg/(kg·d),用 5 d;
2)1 g/(kg·d),用 2 d;
3)2 g/(kg·d),用 1 d。
IVIG无反应型KD诊断
接受 IVIG 治疗 36 h 后发热不退(T 38 ℃)或退热后 2~7 d 后再次出现发热并伴有至少一项川崎病主要临床特征,则判断为 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
IVIG 无反应的风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12 个月、发病超过10天后给予 IVIG、血小板减少、低白蛋白血症、贫血、低钠血症、IVIG 输注后 CRP 持续升高、IVIG 输注后白蛋白持续降低。
川崎病患者丙球治疗无效风险
预测IVIG难治性KD的评分系统较常用的是EGAMI、KOBAYASHI 和 SANO。不同评分系统纳入的预测变量和诊断效能。
表 3. 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评分系统
?
激素在IVIG无反应型KD应用
患儿就诊时心超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炎症/扩张等病变,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Z值≥2.5,提示发生冠状动脉瘤风险高,单用丙球可能无法控制病情发展。
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和免疫抑制作用均较强,在多种免疫性血管炎的治疗中早已广泛应用。核转录因子(NF-κB)是控制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转录因子,参与许多与炎性反应相关的基因表达的调控。
川崎病急性期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及T 淋巴细胞 NF-κB明显活化,导致细胞因子过度产生。
糖皮质激素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降低 NF-κB 活性,并阻断 NF-κB 和 DNA 靶位点的结合,使炎性基因的转录不能正常进行,减少致炎因子产生,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川崎病急性期糖皮质激素受体-α 表达上调,后者与激素的敏感性有关,因此在川崎病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会促进川崎病患儿抗感染反应。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丙球无反应型及动脉瘤高风险患儿。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特性,是治疗血管炎的主要药物,用于降低 KD 患儿短期内冠状动脉瘤发生率。
?激素给药指征
IVIG无反应患儿推荐处理方式如下:
1)对于具有高 IVIG 无反应风险或发展为冠状动脉动脉瘤的 KD 急性期患儿,有条件地推荐使用 IVIG+ 糖皮质激素作为初始治疗,而非单独使用 IVIG。
2)对于具有高 IVIG 无反应风险或发展为冠状动脉动脉瘤的 KD 急性期患儿,有条件地推荐使用 IVIG+ 免疫调节剂作为初始治疗,而非单独使用 IVIG。
3)对于初次使用 IVIG 治疗后仍持续发热的 KD 急性期患儿,有条件地建议给予第二剂 IVIG,而非使用糖皮质激素。
4)对于给予多剂 IVIG 后仍持续发热的KD 急性期患儿,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在心超结果提示冠状动脉瘤风险大和/或风险评分系统提示IVIG无反应型高风险的患者中,应考虑使用激素联合 IVIG 作为一线治疗;在给予 ≥ 2 剂 IVIG 仍疗效不佳的患者中,应采用激素作为二线(挽救)治疗。
糖皮质激素给药方案
糖皮质激素一线治疗仅用于对 IVIG 治疗无反应或冠状动脉瘤风险升高的患者,包括静脉给予甲泼尼龙(IVMP)10至30 mg/kg/d 冲击治疗、小剂量维持给药(0.8至2 mg/kg/d)和小剂量泼尼松龙(PSL)(1至2 mg/kg/d)。小剂量激素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CS急性期个体化降脂策略、抑制剂应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汀不耐受、出院管理、生活方式等降脂治疗.doc
- CRP与hsCRP的检测主要用途、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需要定期检测人群、注意事项及两者区别及选择.doc
- Lisfranc关节解剖、损伤机制、损伤临床表现、保守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doc
- omega-3脂肪酸在CVD预防和治疗中作用、心血管保护机制、预防中应用建议、不良反应及未来展望.doc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治疗诊断、鉴别诊断、疾病分期、抗真菌药物及生物制剂使用.doc
- 常春藤征、硬脑膜尾征、室管膜点线征等颅脑疾病特点、病因机制、高发年龄、部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表现.doc
-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理特点、发病因素、发病人群、高发人群及影像学超声诊断.doc
- 高血压正常血压、疾病风险、难治性高血压致病因素、表现特征和靶向治疗及醛固酮药物使用注意事项.doc
- 骨质疏松症治疗分类、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治疗疗程和治疗药物及注意事项.doc
- 慢阻肺心血管合并症识别诊断、稳定期诊治要点、慢阻肺与急性期诊治要点.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