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的: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质;?培养学生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提高诗歌的赏析能力;?教学重难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研究?以“寻疑---追答---悟理”为线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2、通过诗歌鉴赏实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林庚的《说“木叶”》来解开这个迷吧。?二、整体感知?把握全文?(以“寻疑---追答—悟理”为线来理解全文)?1、?四人一组讨论寻找你认为能表现文章行文脉络的疑问句,并加以整理。?2、?以小组为单位追寻上述问题的答案。?3、?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三、?探究阅读?融会贯通?只要提到“木”字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梅”和“柳”意象。?1、赏“梅”诗?品梅之意象?诗一:?早梅?诗二:?山园小梅?齐己?林逋?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2、赏“柳”诗?品柳之意象?诗一:?咏柳?诗二:?垂柳?贺知章?唐彦谦?碧玉妆成一树高,?绊惹春风别有情,?万条垂下绿丝绦,?世间谁敢斗轻盈。?不知细叶谁裁出,?楚王江畔无端种,?二月春风似剪刀。?饿损纤腰学不成。?诗三:?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四、?自主研究?拓展延伸?1、除了上面讲到的“梅”“柳”之外,古诗中还有很多具有特点意象内涵的事物,请同学们想想看,写出来,然后再概括一下它们各自的暗示性内涵。?(意象分别有枫叶、菊、松、桥、水、草、花、马、门、柳絮、竹、舟、亭、酒、风、剑、河、雁、雪,等等,也可自已想出一些意象内涵相对集中而且在古诗中较多见的来)?总结: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林先生没有摆出那种“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没有故弄玄虚地搬弄术语,而是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让我们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参悟了深蕴其中的道理,走进了诗歌的殿堂。?五、布置作业:?同学们可以以古诗歌中常用的物象为例如:松、竹、菊、兰等进行有目的的诗歌鉴赏,仔细体味诗歌的精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