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广林高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教学课件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pptx

田广林高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教学课件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pptx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 教学目标本章教学课时设定为4课时。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从哲学史角度深入了解中国先秦哲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中国佛教哲学和宋明理学的发展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掌握中国传统哲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和基本特征。重点难点1.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发展阶段。2.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本体论。3.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关系学说。4.中国传统哲学的政治伦理倾向。课上互动1.简述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关系学说。2.简述中国传统哲学的政治伦理倾向。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起源与流变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观与人生观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起源与流变哲学是关于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等基本问题的理论体系。中国古代哲学与古代西方哲学、古代印度哲学一样,为世界著名的传统哲学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注重体察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特别注重政治与伦理的联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泰勒斯孔子亚里士多德老子苏格拉底释伽牟尼柏拉图古印度圣哲古代中国圣哲古希腊圣哲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起源与流变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历史上的中国涌现出许多灿若星辰的哲学家和具有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先秦哲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佛教哲学宋明理学一、先秦哲学早在商周之前,中国史前的思想家就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阴”“阳”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命题,把阴阳的交替看作宇宙生成演变的根本规律和普遍法则。在儒家经典《周易》中,记录了传说时代的伏羲氏采用由阴爻和阳爻演化而来的乾、坤、离、坎、震、巽、艮、兑八种卦象,解释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生成与演化。《尚书·洪范》载西周初年,把水、火、木、金、土代表的“五行”,视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物质。这里已经包含了关于世界本源问题的深刻思考。伏羲先天八封示意图五行相生相克示意图一、先秦哲学春秋战国,是古代中国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这一时期产生的哲学流派主要有儒、道、墨、名、法、阴阳等家,其中影响最大者为儒、道两家。汉画像石中的儒家创始人孔子与道儒家创始人老子一、先秦哲学儒家哲学由春秋时期的孔子创始,“仁”与“礼”是其思想学说的两大核心内容。至战国时期儒学分化为八派,其中:荀子一派主要继承和发扬了“礼”的思想学说,由“礼”推衍出一整套社会政治思想体系;孟子一派则主要继承和发扬了“仁”的思想学说,由“仁”推衍出一整套伦理道德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影响至为深远的“仁政”学说。一、先秦哲学以老子和庄子思想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哲学,对于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论、辩证法和自然哲学,均有着突出的贡献。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第一次用“道”的运行来阐释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变,这是对儒家“五行”构造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认识的深化。一、先秦哲学老子所讲的“道”,同时又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他提出“反者道之动”这一富含辩证法思想的命题,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动的,不断变动的原因是天地万物都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以及对立面的互相转化。首次揭示了“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思想,代表了当时思辨哲学的最高成果。二、两汉经学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气象不复存在,儒学成为汉朝思想文化的主流。董仲舒以先秦儒家的基本理论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构建了天人一统的哲学体系。他认为天人是相互感应的,感应的根据是天人皆有阴阳,而阴阳消长的原因,在于五行的“相生”和“相胜”,五行生胜,才引发宇宙间事物的生成变化。西汉大儒董仲舒画像二、两汉经学根据“天人感应”的理论,董仲舒认为上天对统治者经常用祥瑞与灾异分别表示奖赏和责罚,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根据。他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受命于天,而认识的目的是了解天意。通过内省的途径就能判断是非,达到“知天”的目的。另外还必须通过对阴阳五行的观察,才能达到对天意、天道的了解。正是按照“尽心”“知性”“知天”的模式,达到“天人合一”。二、两汉经学在人性论问题上,董仲舒的看法既不同于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于荀子的“性恶论”,而是主张“性三品说”。他认为性是由天决定的,性是天生的质朴,虽可以为善,但并非就是善,只有“待外教然后能善”,即人性善是教育的结果。他看重教化,并提出“防欲”的概念,比先秦思想家只讲“节欲”“寡欲”更为深刻。二、两汉经学董仲舒以天人感应论为基础,对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证,提出了“三纲”“五常”的理论模式。“三纲”“五常”的结合,使两汉经学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规范体系,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巩固政治统治,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三、魏晋玄学魏晋玄学脱源于道家学说,有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len7349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副教授持证人

知识共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4日上传了副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