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文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一、掌握论述类文本的三大要素
1.论点
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
(1)在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例如《科学需要探索精神》《痛苦也是精神财富》等文章就是这样。
(2)在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谈骨气》这篇文章中,文章的第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开门见山的中心论点。;
(3)在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在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的。;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运用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3.论证
论证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
(1)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第六页,共二十七页。;
二、落实论述类文本的三步读文法
论述类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明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等为主要内容,读文的重点应放在厘清文章的论述关系和行文的逻辑关系。三步阅读法如下:
第一步:边读边标出3类关键词
根据表达的需要,作者在行文中往往精心选取3类词语来强调要表达的内容,有时还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词语暗示文章的思路,读文时,要能迅速捕捉到并标示出来:;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第二步:读文中要梳理出2类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要梳理的关系有两类,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步:读完全篇构画行文结构图
读完全文,根据前两步落实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梳理出作者的行文思路,形成全文的行文结构图。也可根据第2题四个选项对于文章论证关系的分析,进一步矫正所画结构图的相关要素。
如鲁迅《拿来主义》的全文结构图:;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栏;;首先①,“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②,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③,“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①,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②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③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最后①,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②,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③,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④。因此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抓关键词;抓关键词;抓关键词;抓关键词;第二十页,共二十七页。;[尝试答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解析 B.强加因果。“人的主体身份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肾病综合征病理图片.pptx
- 计算机专业英语(软件1).pptx
- 色谱分析法导论.pptx
- 英语形容词的排列顺序.pptx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pptx
-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宣讲.pptx
- 路由器原理与技术.pptx
- 锐角三角函数(余弦、正切).pptx
- 第13章电路初探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docx
- 第17课《盼》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