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表现 剧烈呕吐、腹泻(米泔样腹泻物),多无腹痛 水、电解质丧失 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血容量性休克等 3.免疫性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主要是体液免疫,包括抗肠毒素抗体、抗菌抗体和 肠道黏膜表面的SIgA 的中和作用。O1群的免疫不能交叉保护 O139群的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迅速进行诊断,防止病情蔓延和扩散,尤其是对首例患者的诊断。 标本:取患者米泔水样粪便或呕吐物,应快速送检或存放在保存液中送检,其标本必须严密包装,专人送检 直接镜检:悬滴法检查,观察有无运动活泼的生物体 革兰染色镜检:鱼群状排列的G-菌,可初步诊断 荧光抗体法或 SPA 协同试验:快速诊断 (四)防治原则 1.控制传染源: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加强检疫,确诊及时上报,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要严格隔离治疗并采取严格 消毒措施。必要时实行疫区封锁,以防疫情蔓延。 3.保护易感人群:对接种疫苗、注射类毒素 4.治疗: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霍乱的关键;使用四环素、多西环素、呋 喃唑酮、氯霉素等抗生素可减少外毒素的产生。 二、副溶血性弧菌 (一)生物学性状 菌体呈弧形、杆状、丝状及球状等多形态,有单端鞭毛,运动活泼,革兰染色阴性,无 芽胞和荚膜。本菌对营养要求不高,但具有嗜盐性,在含有3%~3.5%NaCl、pH7.5~8.5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不耐酸,不耐热。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会因食入未煮熟的海产品或污染本菌的盐腌制品而感染,其确切的致病机制尚待阐明。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年均可发生,多发生在夏秋季。潜伏期为2~26小时, 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呕吐、脱水和低热,粪便多为水样,少数为黏液血便,应注意与菌痢相区别。病程较短,恢复较快,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菌选择平板中。如出现可疑菌落,进一步做嗜盐性实验与生化反应,最后用血清学实 验进行鉴定。现在也有用基因探针或 PCR 等直接检测食物标本或腹泻标本中耐热毒 素基因进行快速诊断。 (四)防治原则 预防措施:应将动物性食品煮熟,生熟食物操作应分开,海蜇等海产品食用前用冷 开水反复冲洗,并用食醋调味杀菌。治疗可用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等。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成棒状,排列不规则,常呈 L、V、Y 形或呈栅栏状。G+菌,用亚甲蓝或 Neisser染色可见着色较深的异染颗粒,是本菌的形态特征之一。 革兰染色 美蓝染色——异染颗粒 (二)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在含血清的吕氏培养基中生长迅速, 形成灰白色、圆形的菌落,异染颗粒明显,形态典型。分离 培养常用能抑制杂菌生长的亚碲酸钾血清琼脂平板,菌体能吸收碲盐,将其还原为金属碲使菌落呈灰黑色或黑色。 (三)抵抗力 白喉棒状杆菌对干燥、日光和寒冷的抵抗力较强,对湿热抵抗力不强,煮沸1分钟 或加热60℃持续10分钟可致死。对青霉素、红霉素及常用广谱抗生素敏感,但对磺胺 不敏感。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主要致病物质是白喉毒素,由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外毒素基因编码产生。白喉毒 素是一种毒性强、具有高度抗原性的外毒素,有 A、B 两个片断组成,其中 A 为毒性片断,B为结合片断。B片断与敏感细胞受体结合,介导 A 片断进入细胞质,抑制敏感细 胞的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组织坏死。 (二)所致疾病 1.白喉毒素(主要致病因素):毒性强,由A、B两个肽链组成 A肽链:毒性功能区,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合成 B肽链:与受体结合(心脏细胞、神经细胞等)协助A链进入易感细胞内 结局:抑制敏感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组织坏死。 2.索状因子:破坏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 3.K抗原:抗吞噬,有利定植 (二)所致疾病——白喉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 易感人群:6月-5岁 流行季节:秋冬季 白喉的发病机制 白喉棒状杆菌(鼻咽部) 飞沫、 污染物品 局部细菌和毒素的作用(局部炎症反应) 灰白色假膜(上皮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渗出) 粘膜水肿及假膜脱落,阻塞呼吸道,甚至窒息死亡 2~7天 潜伏期 外毒素入血 毒血症 心脏 心肌炎 肝 内脏出血 肾上腺 肾上腺 功能障碍 外周神经 隔肌麻痹——呼吸困难 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软腭麻痹——吞咽困难 呼吸道局部增殖,产生白喉毒素 三、免疫性 主要依靠抗毒素中和白喉毒素的毒性作用。 病后、隐性感染及预防接种均可获得免疫力。 新生儿通过胎盘可由母体得到抗毒素,6个月后这种被动免疫逐 渐消失,至1周岁时几乎全部易感。 锡克试验测定机体对白喉是否 具有免疫力。 四、微生物学检查 (一)直接涂片镜检 用棉拭子从患者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