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 第三版 第八章 补体系统.ppt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 第三版 第八章 补体系统.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早期,肝细胞合成和分泌急性期蛋白(如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与病原体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再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 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MASP的生物学活性与活化的 C1s相似,可水解 C4和 C2分子,继而形成 C3转化酶,然后依次激活补体的其他成分。补体的这种激活途径称为MBL途径。 1.激活剂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MBL 2.MBL复合物 MASP-1(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1) MASP-2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BL结构类似C1q MBL与病原体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再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 。 MASP-1 MASP-1 MASP-2 MASP-2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补体激活的条途径比较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参与的   C1~C9    C2~C9   C3,C5~C9,B因子, 补体部分      D因子, P因子 所需离子   Ca2+, Mg2+ Ca2+ , Mg2+ Mg2+ C3转化酶    C4b2a   C4b2a  C3bBb 作用 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的应答阶段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激活物质    Ag-Ab复合物    MBP,CRP    LPS, 凝集素,抗体 C5转化酶  C4b2a3b    C4b2a3b C3bBb3b 激活蛋白酶    C1s  MASP  D因子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不同点 二、补体活化的调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是一种高度有序、快速放大的级联反应。补体系统激活后可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对机体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损伤作用。正常情况下,补体的激活及其末端效应均受适度的调控,以阻止补体过度活化,减少组织损伤。补体的调控可通过补体成分的自身衰变和补体调节因子来实现。 (一)补体成分的自身衰变 某些补体成分很不稳定,极易衰变失活,这是补体激活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自我调控机制。补体片段 C3b、C4b、C5b及 C3转化酶、C5转化酶均易衰变失去活性,从而限制 了后续补体成分发生连锁反应。 (二)补体调节因子 体液中或细胞膜上存在多种补体调节因子(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在不同环节上调控补体激活的级联反应,使补体的激活有效且适度。这些调节因 子主要通过抑制补体激活途径中心环节 C3的激活及抑制攻膜复合物的形成进行调控,以防止补体激活过程中对宿主自身正常细胞的损伤。 补体调节因子 一、溶解细胞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后能溶解多种靶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细菌、支原体、具有包膜的病毒和某些肿瘤细胞等。在经典激活途径中,靶细胞由特异性抗体决定;在旁路激活途径中,靶细胞由其表面化学组成决定。如果靶细胞是自身细胞,则可损伤自身组织。 溶菌 溶细胞 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二、调理作用 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如 C3b的氨基端可与 靶细胞结合,羧基端可与带有 C3b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这样,C3b在靶细胞(或免疫 复合物)和吞噬细胞间作为桥梁使两者连接起来,从而促进吞噬作用。补体成分 C3b、 C4b、iC3b均有调理作用,这种调理作用在机体的抗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调理作用 三、免疫粘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 免疫粘附(immune adherence)是指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粘附于具有CR1(C3bR、C4bR)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C3b可嵌入免疫复合物与Ig分子结合,使抗体与抗原之间的亲和力降低,导致复合物变小,易于排出和降解。 免疫复合物可通过C3b介导的免疫粘附作用结合于红细胞上,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四、炎症介质作用 (一)激肽样作用: C2a (二)过敏毒素作用:C3a,C4a,C5a (三)趋化作用:C3a, C5a ,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