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 第三版 第二十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病原微生物.ppt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 第三版 第二十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病原微生物.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诺卡菌属 诺卡菌属广泛分布于土壤,不属于机体正常菌群,不引起内源性感染。 对人致病的主要是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在我国以前者为主。 1.生物学性状 诺卡菌革兰染色阳性,形态与放线菌相似,但硫黄样颗粒压片检查在分枝的末端不膨大,抗酸染色阳性。易于培养,但生长速度缓慢,在普通培养基上,37 ℃的条件下 培养1周以上长出黄、白色菌落,表面干燥或呈蜡样。 2.致病性与免疫性 星形诺卡菌主要经呼吸道感染或创口侵入机体,引起化脓性感染,尤其是抵抗力下降者,如白血病、艾滋病、肿瘤患者及器官移植患者更易感染。星形诺卡菌可引起肺炎、肺脓肿,有的患者通过血行播散引起脑膜炎与脑脓肿。 巴西诺卡菌可因外伤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肿胀、脓肿及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足和腿部,故又称为足分枝菌病。星形诺卡菌也可引起本病。 3.微生物学检查 取脓液、痰液等标本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染色阳性、抗酸阳性的丝状菌,呈菊花状排 列但末端不膨大。 4.防治原则 诺卡菌的感染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对脓肿和瘘管等可采用手术清创,切除坏死组织。各种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一般治疗时间不少于6周。 螺旋体:对人致病的主要有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和回归热疏螺旋体等。钩端螺旋体感染导致钩体病。孕妇感染可通过胎盘引起流产。治疗首选青霉素。梅毒螺旋体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引起先天性和后天性梅毒。治疗首选青霉素。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并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常见的有肺炎支原体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溶脲脲原体引起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衣原体是一类有独特发育周期、严格细胞内寄生、能通过滤菌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常见的是沙眼衣原体引起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我国致病的有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和贝纳柯克斯体四种,分别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和人类Q热等疾病。 放线菌是与细菌相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多数不致病,能产生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医学上重要的抗生素。对人体致病的放线菌主要有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一、名词解释 1.螺旋体 2.支原体 3.衣原体 4.立克次体 二、简答题 简述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的致病性(传染源、传播途径、所致疾病)。 三、填空题 1.引起人类疾病的衣原体主要有 、 、 。 2.我国致病的立克次体主要是 、 、 等。 3.普氏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是 ,可引起 病; 莫氏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是 ,可引起 病。 4. 对人致病的螺旋体主要有 、 、 等。 5.可引起性病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 、 、和 、 。 (二)培养特性 衣原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不能在 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绝大多数能用鸡胚 卵黄囊接种培养,并可在卵黄囊膜内找 到包涵体、原体和始体颗粒。某些衣原 体也可通过动物接种进行培养。 (三)类型 根据抗原结构和DNA同源性的特点不同,衣原体属可分为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兽类衣原体,对人致病的主要是前三种衣原体。 (四)抵抗力 1.衣原体耐冷不耐热,在60 ℃条件下仅能存活5~10分钟,在-70 ℃条件下可存活 数年,冻干可存活30年以上; 2.75%乙醇1分钟或2%甲酚皂5分钟均可杀死衣原体; 3.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利福平等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衣原体侵入机体后,借助表面脂多糖和蛋白质的作用吸附并被吞入易感细胞内;衣原体产生的内毒素样物质,可抑制宿主细胞代谢,直接破坏宿主细胞;衣原体的主要外膜蛋白能阻止吞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有利于衣原体在吞噬体内繁殖并破坏宿主细胞; 沙眼衣原体可促使单核细胞产生IL-1等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反应和瘢痕形成。 (一)沙眼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有沙眼生物亚种、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和鼠生物亚种。 1.沙眼:由沙眼生物亚种的A、B、Ba和C血清型引起,主要通过眼—眼及眼—手—眼途径传播,传播媒介有玩具、公用毛巾和洗脸盆等。沙眼衣原体感染结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早期出现流泪,继而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滤泡增生、结膜充血等症状和体征;后期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瘢痕挛缩,引起睑内翻、倒睫、角膜血管翳而影响视力,甚至失明。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沙眼是首要致盲性眼病。 2.包涵体结膜炎:包涵体结膜炎由沙眼生物亚种的B、Ba及D~K 血清型引起,分婴儿型和成人型两 种,前者系新生儿通过产道时眼受感染,引起化脓性结膜炎(也称包涵体脓漏眼),不侵犯角膜;成人型可因性接触经手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