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 第三版 第二十六章 逆转录病毒.ppt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 第三版 第二十六章 逆转录病毒.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TLV 主要流行于日本、加勒比海地区、中非和南美洲。我国的 HTLV 感染率较低,但近年陆续在我国 10 多个省市发现了 HTLV 的感染病例,且在福建和广东某些地区有集中流行。 HTLV 属逆转 录 病 毒 科 的 RNA 肿 瘤 病 毒 亚 科,分为Ⅰ型 (HTLV-1)和Ⅱ型 (HTLV-2),两种类型 HTLV 均可通过其表面包膜糖蛋白与易感细胞的 CD4分子结合而感染 CD4+T 细胞,受染细胞可发生转化而恶变,其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HTLV-1可通过输血、注射或性接触等途径传播,也可经胎盘、产道或哺乳等垂直 传播,引起成人类 T 细胞白血病,还可引起热带下肢痉挛性瘫痪、B细胞 淋 巴瘤及 HTLV-1相关性眼部病变。 HTLV-2 则导致毛细胞白血病和慢性 CD4+ T 细 胞淋巴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即艾滋病)的病原体。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重要的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临床表现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HIV抗体检测是确定感染的首选方法。 医护人员除严格注意HIV的消毒隔离外,还应针对患者并发症的不同病原,做好血液、体液、呼吸道及接触隔离。总的治疗原则为抗感染、抗肿瘤、杀灭或抑制HIV、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等方面与HIV相似。 一、名词解释 AIDS 二、简答题 AIDS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哪些? 如何预防 AIDS? www.islide.cc CONTENTS 05 04 03 02 01 第一篇 细菌学总论 06 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四篇 真菌学 第五篇 病毒学 第六篇 人体寄生虫学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 人类嗜 T 细胞病毒 1 Text here Supporting text here. …… 2 Text here Supporting text here. …… 3 Text here Supporting text here. …… 4 Text here Supporting text here. …… 5 Text here Supporting text here. …… 6 Text here Supporting text here. …… (第二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1.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感染过程及防治原则。 2.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了解:人类嗜 T 细胞病毒。 4.具有对 AIDS的防控及健康教育的能及对艾滋病人安全护理操作的能力。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的病原体。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威胁,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 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呈球形,直径为 100~120nm HIV 包膜 gp120 gp21 核衣壳 核心 衣壳 两条单股正链 RNA、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 和 RNA 酶 H p24 分型 HIV分为1型和2型 HIV-1: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易导致该病毒的耐药性。 HIV-2:主要存在于非洲西部, 在我国流行的为 HIV-1 的感染。 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 对热敏感,在56 ℃条件下30分钟或在100 ℃条件下20分钟可将 HIV 完全灭活。 巴氏消毒及常用浓度的多数化学消毒剂均可灭活HIV,如75%的乙醇、0.5%的次氯酸钠、2%的戊二醛等。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 HIV。 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传染源 患者和HIV无症状携带者 血液和外分泌液 传播途径 性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二)致病机制 HIV 选择性侵犯表达 CD4分子的细胞 对CD4+T细胞(辅助性)的损伤 影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损伤 扩散及全身性感染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可达10年以上,感染过程可炃四个阶段, 急性感染期 无症状潜伏期 AIDS相关综合征(ARC) 免疫缺陷期 (四)免疫性 HIV 感染后,体内可产生多种抗-HIV 抗体,在急性感染期可降低血清中的病毒抗原量,但不能清除病毒。 HIV 感染诱导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特别是 CTL对杀伤 HIV 感染细胞和阻止病毒扩散有重要作用,但 CTL不能完全清除被 HIV 感染的细胞,其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