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 第三版 第二十八章 其他病毒及朊粒.ppt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 第三版 第二十八章 其他病毒及朊粒.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汉坦病毒 汉坦病毒(Hantaanvirus)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 形态结构 为圆形,中等大小的颗粒,平均直径为120nm,有双层包膜,表面有微突,包膜内为颗粒线状结构。 抵抗力 脂溶剂很敏感,易被紫外线及γ射线灭活,一般消毒剂(碘酒、70%酒精、福尔马林等)均可将病毒杀灭。 致病性 传染源:啮齿动物传播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 流行特点:地区性、季节性 典型的临床表现:高热、出血、肾损害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颈、上胸部潮红) 典型的临床过程: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防治 1.消灭啮齿动物,防止与啮齿动物及其排泄物接触 2.治疗:干扰素、利巴韦林 3.特异性预防:灭活疫苗 二、其他出血热病毒   包括克里表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Crimean-Congo hemo- rrhagic feverv irus)、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 形态结构 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单股负链RNA,包膜表面糖蛋白刺突与病毒感染有关。 抗原性 包膜糖蛋白抗原(神经毒性);内层核蛋白抗原。 分离培养 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锥体细胞)中增殖时,在胞质内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称为内基小体,具有诊断价值。 一、生物学性状 变异性   狂犬病病毒毒力可以发生变异,从自然感染动物体内分离的病毒称为野毒株,其特点是病毒潜伏期长,易侵入脑组织和唾液腺内,也易形成内基小体。将野毒株在家兔脑内连续传代后,病毒对兔致病的潜伏期由2~4周逐渐缩短且固定为4~6天,称为固定毒株。固定毒株对人及犬的致病力减弱,可用于制备疫苗。 抵抗力   不强,易被日光、紫外线、甲醛、升汞季胺类化合物(如新洁尔灭)、脂溶剂、50%~70%酒精等灭活。 内基小体 传染源 温血动物 传播途径 皮肤损伤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潜伏期 1~3个月(潜伏期的长短与伤者的年龄、伤口部位、伤口深浅、入侵病毒的数 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 临床症状 前驱期或侵袭期 兴奋期(恐水症) 麻痹期 死亡率近100% 免疫性 感染狂犬病病毒后能产生效应T细胞和中和抗体。 狂犬疫苗接种后诱生的抗狂犬病毒感染性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对已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无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 动物隔离观察 若动物7~10天不发病可排除狂犬病病毒感染; 若观察期间发病,即将其杀死,取海马回部位组织涂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病毒抗原,同时做组织切片检查内基小体。 四、防治原则 1.加强犬类管理,注射犬用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2.咬伤处理 伤口处理防治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线:20%肥皂水、0.1%新洁尔灭、清水(半小时);70%乙醇及碘酒反复涂擦 人工被动免疫:高效价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狂犬疫苗(0,2,7,14,28)   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 pilloma virus,HPV)主要侵犯人的皮肤和黏膜,引起良性疣和和纤维乳瘤,某些型的感染与宫颈癌等肿瘤性疾病有密切关系。由于HPV 生殖器感染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故HPV也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之一。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 呈球形,直径52~55nm,核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核心为双股环状DNA,无包膜。 培养 高度种属特异性,只能感染人的皮肤及黏膜上皮细胞,但不能在组织细胞中培养。 抵抗力 强,能耐受干燥并长期保存,100 ℃加热10分钟、高压蒸汽、2%戊二 醛或经福尔马林处理均可灭活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人类是唯一自然宿主,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病损部位、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可在通过产道时受感染。 感染部位 皮肤黏膜,不产生病毒血症。 所致疾病 感染率较高,但多为隐性、潜伏感染。不同的 HPV 侵犯的部位和所致疾病也不相同。 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微生物学检查 1.根据临床表现迅速做出诊断 2.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的HPV抗原 3.核酸杂交法和PCR法:检测HPV的DNA序列 防治 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可根据HPV传染方式切断传播途径 寻常疣 一、生物学性状   人类微小病毒 B19属于微小病毒科、微小病毒亚科和红病毒属,在动物病毒中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由一条单股线性DNA与衣壳蛋白组成,直径约23nm,无包膜,呈20面体立体对称。   对热稳定,56℃条件下30分钟仍可存活,对甲醛敏感。   具有红细胞向性,感染机体后侵犯红细胞,常在血液标本中检测到病毒颗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为急、慢性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