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民-教育社会学基础07第七章.pptxVIP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德性的养成:纪律、集体感和自主性; 人是道德的存在,道德是历史的产物。涂尔干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在他的《道德教育》一书中阐述了道德应具备的三大要素:纪律、集体感和自主性。纪律精神和集体感都是外部世界对人的约束和管理,是对外在规范的遵从。自主性指向人本身,强调对道德的理解内化和自觉遵从。合乎道德地行动,光靠遵守纪律和效忠群体是不够的,还需要主体对自身行为具有充分的道德理由。人的道德发展遵循从“无律”到“他律”,再从“他律”到“自律”,最后达到“自由”的过程。只有通过“内化”这一过程,才能主动地理解道德规范并以此为基础做出合乎道德的行为,这也是个体实现道德自律的必要前提。;德性与道德 道德教化和道德内化 纪律精神、集体感与自主性;第一节 人是道德的存在;一、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道德;第一,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 在涂尔干看来,道德事实是一个行为规范系统,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即义务和可求性。“道德规范被赋予了特殊的权威,正因为这些规范令行禁止,所以人们必须服从它们……这样,义务便成为道德规范的主要特征之一”。“若要我们成为行为的能动者,这一行为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唤起我们的感受,并以某种可求的方式呈现给我们。义务或责任只能表达从道德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方面。某种程度上的可求性是道德的另一个特征,其重要性丝毫不逊于前者”。;第二,道德植根于社会。 道德与社会密不可分,道德和道德教育具有丰富的社会精神。“在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中,构成了受着该社会的生产关系制约的集团与集团、个人与集团,或成员相互间的人际关系的网络。所谓道德,就是使这种网络的智能更顺利、更有秩序地发挥作用,在成员相互间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畅行的乃至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涂尔干认为,只有那些指向非个人目的的行为才具有道德属性。这里的“非个人”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人或某些人,而是指超个人的自成一类的社会。所以道德目标,“就是那些以社会为对象的目标。而合乎道德的行动,也就是根据集体??益而行动”,并据此提出了“社会领域的起点,即是道德领域的起点”的原则。所以,道德因社会而存在,以社会为目标和起点。;第三,道德具有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的重要功能。 “道德是一种社会功能,或者甚至可以说,是在集体需要的压力下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套功能系统。”在这个意义上,道德规范是社会得以形成和维持的必要条件,道德是社会的产物。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认为,“道德规范的特性在于它阐明了社会团结的基本条件。法律和道德就是能够把我们自身和我们与社会联系起来的所有纽带,它能够将一群乌合之众变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体。任何对自身行为不带私心的规定,都可以称作道德,这些纽带的数量越多、力量越强,道德本身也就越牢固”。;二、人是社会的产物;当然,人并不是社会影响下的被动产物,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存在,人具有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马克思批判了那种片面强调环境或社会对人的决定作用的观点:“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三、人是道德的存在; 人是道德的存在。孟子曾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在孟子看来,“仁”“义”“礼”“智”四善端是人性所固有的,而人性中的善,也就是本章所指的德性,是区别人与兽的标志,是人之为人的根本。道德是人的道德,离开了对人性问题的研究,道德就会缺乏主体基础。道德是人的德性的规范反映,道德把人的共同欲望和渴求用广泛遵守的戒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调整和维持这种已有的社会联系的行为规范。人的自然性与动物相似,但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更是社会存在和道德存在,动物性的本能最终不会被社会所容纳。只有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人才能学会生存。;第二节 德性养成的起点与关键;一、家庭是德性养成的起点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行,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之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初的道德教化也是在家庭中发生的。在家庭教育中所养成的德性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并对自己的后代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家庭是德性养成的起点。;二、学校是道德教育的关键; 综合来说,家庭德育具有基础性、情感性和长久性,学校德育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在学生的德性培养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