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教 学 大 纲
课程代码:C1111012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适用专业:哲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哲学教研室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C1111012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哲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总 学 时:51学时(理论43学时,实践8学时)
学 分:3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逻辑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平行课程:《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
后续课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西藏宗教与哲学》
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是哲学专业的专业理论课,是培养该专业学生基本理论功底,进一步拓宽知识面的一门课,是学生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一个基本环节。
推荐教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
[1] 翟泰丰:《马克思主义宝库》,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2]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3] 许庆朴 郑祥福:《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杨春贵 陈柏灵:《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选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5] 沈冲 高光:《马列著作选读(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6] 聂耀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作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孟宪鹏:《哲学名著学习纲要》,解放军出版社,1987版.
[8] 戴维 麦克莱伦(英):《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9]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
二、课程总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提出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哲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西藏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绪论(8学时)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系列条件;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由黑格尔唯心主义世界观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转变;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条件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经济条件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政治条件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思想条件
1.3.1 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作用
1.3.2 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作用
1.3.3 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基础
2.1.1 黑格尔哲学
2.1.2 青年黑格尔派哲学
2.2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
2,2.1 《莱茵报》时期
2.2.2
2.2.3 《德法年鉴》时期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创立
2.3.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
2.3.2
2.3.3 《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2.4 唯物史观初步的系统阐述
2.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
(二)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18学时)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通过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批判,比较系统的分析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理论、人的本质学说、宗教观、实践观、生产力标准理论及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规律等唯物史观基本理论问题的阐述。重点学习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逐渐提出和阐发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1.唯物史观的开始探索
1.1唯物史观的首次理论探索
1.1.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条件
1.1.2 劳动异化理论
1.2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
1.2.1《神圣家族》写作的背景
1.2.2 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重要原理
2.新世界观的萌芽
2.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题的起源
2.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历史背景
2.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重要意义、
2.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结构分析
2.5 新世界观的几个主要问题的阐述
2.5.1 科学实践观的界定
2.5.2 实践标准观点的提出
2.5.3 人的本质理论的提出
2.5.4 社会生活本质理论的提出
2.5.5 哲学的阶级性和改造功能的阐述
3.唯物史观初步的系统阐述
3.1《德意志意识形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