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 人音版 《音乐鉴赏》“新音乐初放”《学堂乐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高中音乐 人音版 《音乐鉴赏》“新音乐初放”《学堂乐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堂乐歌》 授课老师 潘慧慧 授课类型 音乐鉴赏课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班级 高一(6)班 授课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 第一课时。通过欣赏学堂乐歌:《祖国歌》、《黄河》、《问》,认识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和主要艺术成就;了解中国近代学堂乐歌音乐创作的特点;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认识和了解学堂乐歌反映的时代思想。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喜爱音乐,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大多处于初级的听觉享受,缺乏一定的音乐鉴赏技巧,音乐审美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既能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情感,又能掌握一定的音乐鉴赏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我需要解决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第十九节《学堂乐歌》。 四、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文化理解 通过聆听、对比,初步了解学堂乐歌音乐创作的特点。 通过歌词编创活动,让学生尝试歌曲创作,提高艺术实践能力。 1、通过聆听、朗读歌词、模唱歌曲,感受、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认识、了解这些歌曲反映的时代思想。 2、认识、了解 20 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并知道其重要意义。 3、了解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的生平,代表作及其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了解音乐家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和他们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及这些作品反映的时代思想。 感受、体验学堂乐歌歌曲表达的情绪、情感。 六、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历史知识、查阅资料来理解学堂乐歌。 师生互动交流,以听与唱的结合,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理解歌曲的内容,感知音乐特点,进而认识和了解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巩固拓展环节,让学生创编歌词,在展示和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对比聆听法、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境导入 1、教师演唱歌曲《送别》,请会唱的同学一起跟着演唱。 跟唱。 演唱同学们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师生听与唱的过程中导出课题----《学堂乐歌》,营造出轻松 愉悦的课堂氛围。 2、教师简介《送别》的创作背景,提问他的创作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选曲填词”。 3、导出课题--《学堂乐歌》。 (二) 教授新课 一、认识、了解《学堂乐歌》。 1、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材料,及观看视频,认识了解什么是学堂乐歌?产生的社会背景?歌曲题材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创作方法是什么?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整理材料等自主学习能力。 2、提问学生认识哪些中国近代音乐家,老师介绍中国近代早期的音乐家有哪些。 学生回答李叔同、聂耳、冼星海等。 建立“大单元”教学概念,为学生学习第二课时《人民音乐家》做铺垫。 二、认识、了解李叔同,欣赏《祖国歌》,了解李叔同音乐创作的特点。 1、课件展示《祖国歌》的歌词,请学生读歌词感受歌词表现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读歌词感受歌词表现的民族自豪感。 用体验法让学生感受《祖国歌》歌词表现的民族自豪感;用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得出“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特点。 2、播放《老六板》的旋律,请学生填词演唱。 学生展示,师生互动总结他们的创作体现了“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特点。 3、通过对比聆听,请学生思考《祖国歌》和《老六板》两首作品创作的异同之处。 探究得出《祖国歌》和《老六板》在旋律相同;在速度、节拍、内容、情绪方面不同的特点。 用对比聆听法、探究法引导学生认识《祖国歌》的创作特点。 4、通过课件介绍音乐家李叔同,简要了解他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首多声部合唱歌曲《春游》。 利用讲授法,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李叔同和《春游》。 三、认识、了解沈心工,欣赏《黄河》,了解沈心工音乐创作的特点。 1、课件介绍音乐家沈心工的生平、代表作和主要艺术成就。 利用讲授法,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沈心工。 2、作品简介。 初步了解《黄河》的创作背景和歌曲表达的爱国情怀。 利用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表现的爱国情怀。 3、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情感。 师生互动总结: 情绪:铿锵有力、高亢激昂。 情感:爱国主义。 利用聆听法,引导学生再次感受歌曲表现的爱国情怀。 4、对比《黄河》两个乐段的创作特点。 学生聆听、探究得出:A乐段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的壮伟旷然的景色,附点音符的紧凑节奏,使中低音区的旋律带有悲壮萧瑟的意境。B乐段音调高亢激昂,节奏先紧后宽,结束在昂扬豪放的长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